Binance Square

UTXO

28,510 views
29 Discussing
kaymyg
--
The Dust Limit and Ordinal Sats: Technical, Cultural and Economic Landscape of Bitcoin CollectiblesThe @bitcoin network is built on the principles of decentralization, security, and economic incentives. Over the years, its underlying protocols have seen innovative use cases beyond just financial transactions. One such innovation is #OrdinalTheory , which assigns unique identifiers to individual satoshis, the smallest unit of #bitcoin . The recent trend of splitting rare ordinal sats into individual #UTXOs (Unspent Transaction Outputs) has generated significant interest. These sats, particularly from early blocks such as Block 9, are now being viewed not merely as units of value but as historical artifacts with cultural and economic implications. Understanding the Dust Limit Before diving into the world of Ordinals, it is essential to understand the concept of the "dust limit." On the Bitcoin network, the dust limit refers to the minimum amount of #BTC in a UTXO below which it becomes uneconomical to spend. For instance, if a #UTXO contains 1 satoshi (0.00000001 BTC), the transaction fee required to transfer it would far exceed its value. These minuscule amounts are often considered "dust" and are usually consolidated or abandoned because of their impracticality. However, Ordinal Theory has redefined how we perceive such dust-like UTXOs. By attaching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or metadata to individual sats, even the smallest UTXO can hold value far beyond its monetary worth. What Is Ordinal Theory? Ordinal Theory assigns a serial number to each satoshi based on the order in which it was mined. This makes every satoshi theoretically traceable, providing it with a unique identity. While most sats are indistinguishable, certain sats gain rarity due to their association with early blocks, specific events, or inscriptions. For example, sats from Block 9, mined in the earliest days of Bitcoin, are considered rare due to their proximity to Bitcoin’s genesis and association with its anonymous creator, Satoshi Nakamoto. This rarity has fueled a market for collectible sats, much like rare stamps or coins. Splitting Rare Sats into Individual UTXOs The image below demonstrates a process where rare sats from Block 9 are being split into individual UTXOs, each containing exactly one satoshi. This allows the sats to be sold or inscribed separately. Here’s how it works: Transaction Crafting: The owner uses Bitcoin scripts or specialized tools to create a transaction that splits a larger UTXO containing rare sats into multiple smaller UTXOs, each with a single satoshi.Economic Implications: Although these UTXOs are below the dust limit and inefficient to transact under typical Bitcoin use cases, their rarity and collectible value justify the effort and fees.Future Use: These sats can be inscribed with metadata using the Ordinals protocol, turning them into unique digital artifacts. For instance, they could carry images, text, or other data akin to NFTs (non-fungible tokens) on Ethereum. Technical Challenges While splitting rare sats and inscribing them has its appeal, it comes with technical hurdles: High Transaction Fees: Bitcoin’s fee market makes splitting and transferring dust UTXOs expensive, especially during periods of network congestion.Network Bloat: Splitting sats into individual UTXOs increases the UTXO set—the database of all unspent Bitcoin—leading to inefficiencies in node operation.Complexity in Recovery: Managing numerous small UTXOs requires careful bookkeeping to avoid losing access due to misplaced private keys or insufficient fees for consolidation. Cultural Implications of Ordinals The rise of Ordinals reflects Bitcoin’s evolution from a purely financial tool to a cultural phenomenon. Much like collectors value artifacts for their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Bitcoin enthusiasts see rare sats as pieces of Bitcoin’s origin story. Early blocks, such as Block 9, hold a mythical quality, as they represent the dawn of a revolution in decentralized finance. The act of inscribing sats also carries artistic significance. By attaching data to sats, users can create digital artworks, poems, or records that are immutable and censorship-resistant, preserved on the Bitcoin blockchain for eternity. Economic Implications The market for rare ordinal sats is speculative and driven by community interest. Factors influencing their value include: Provenance: Sats from early blocks or blocks associated with notable events (like the halving) command higher prices.Inscription Potential: Collectors may pay premiums for sats that can be inscribed with unique data, turning them into one-of-a-kind artifacts.Scarcity: The limited number of sats in early blocks creates an inherent scarcity, driving up demand among collectors and investors. However, the market remains niche. Unlike traditional collectibles, ordinal sats face challenges in mainstream adoption due to their dependence on Bitcoin’s technical infrastructure and the speculative nature of their value. Broader Implications The development of Ordinals and the market for rare sats highlights the adaptability of Bitcoin as a protocol. It also raises important questions about the balance between financial utility and cultural or speculative use cases. As the Bitcoin network continues to evolve, it is likely that new innovations will emerge, further expanding the range of what can be achieved with this groundbreaking technology. In conclusion, the splitting of rare ordinal sats into individual UTXOs reflects a fascinating convergence of history, technology, and culture. While it challenges traditional notions of value and efficiency on the Bitcoin network, it also underscores the limitless potential of a decentralized, programmable financial system. Whether as collectibles, digital artifacts, or economic experiments, ordinal sats offer a glimpse into the future of Bitcoin as both a financial and cultural phenomenon. $ORDI {future}(ORDIUSDT)

The Dust Limit and Ordinal Sats: Technical, Cultural and Economic Landscape of Bitcoin Collectibles

The @Bitcoin network is built on the principles of decentralization, security, and economic incentives. Over the years, its underlying protocols have seen innovative use cases beyond just financial transactions. One such innovation is #OrdinalTheory , which assigns unique identifiers to individual satoshis, the smallest unit of #bitcoin . The recent trend of splitting rare ordinal sats into individual #UTXOs (Unspent Transaction Outputs) has generated significant interest. These sats, particularly from early blocks such as Block 9, are now being viewed not merely as units of value but as historical artifacts with cultural and economic implications.
Understanding the Dust Limit
Before diving into the world of Ordinals, it is essential to understand the concept of the "dust limit." On the Bitcoin network, the dust limit refers to the minimum amount of #BTC in a UTXO below which it becomes uneconomical to spend. For instance, if a #UTXO contains 1 satoshi (0.00000001 BTC), the transaction fee required to transfer it would far exceed its value. These minuscule amounts are often considered "dust" and are usually consolidated or abandoned because of their impracticality.
However, Ordinal Theory has redefined how we perceive such dust-like UTXOs. By attaching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or metadata to individual sats, even the smallest UTXO can hold value far beyond its monetary worth.
What Is Ordinal Theory?
Ordinal Theory assigns a serial number to each satoshi based on the order in which it was mined. This makes every satoshi theoretically traceable, providing it with a unique identity. While most sats are indistinguishable, certain sats gain rarity due to their association with early blocks, specific events, or inscriptions.
For example, sats from Block 9, mined in the earliest days of Bitcoin, are considered rare due to their proximity to Bitcoin’s genesis and association with its anonymous creator, Satoshi Nakamoto. This rarity has fueled a market for collectible sats, much like rare stamps or coins.
Splitting Rare Sats into Individual UTXOs
The image below demonstrates a process where rare sats from Block 9 are being split into individual UTXOs, each containing exactly one satoshi. This allows the sats to be sold or inscribed separately. Here’s how it works:
Transaction Crafting: The owner uses Bitcoin scripts or specialized tools to create a transaction that splits a larger UTXO containing rare sats into multiple smaller UTXOs, each with a single satoshi.Economic Implications: Although these UTXOs are below the dust limit and inefficient to transact under typical Bitcoin use cases, their rarity and collectible value justify the effort and fees.Future Use: These sats can be inscribed with metadata using the Ordinals protocol, turning them into unique digital artifacts. For instance, they could carry images, text, or other data akin to NFTs (non-fungible tokens) on Ethereum.
Technical Challenges
While splitting rare sats and inscribing them has its appeal, it comes with technical hurdles:
High Transaction Fees: Bitcoin’s fee market makes splitting and transferring dust UTXOs expensive, especially during periods of network congestion.Network Bloat: Splitting sats into individual UTXOs increases the UTXO set—the database of all unspent Bitcoin—leading to inefficiencies in node operation.Complexity in Recovery: Managing numerous small UTXOs requires careful bookkeeping to avoid losing access due to misplaced private keys or insufficient fees for consolidation.
Cultural Implications of Ordinals
The rise of Ordinals reflects Bitcoin’s evolution from a purely financial tool to a cultural phenomenon. Much like collectors value artifacts for their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Bitcoin enthusiasts see rare sats as pieces of Bitcoin’s origin story. Early blocks, such as Block 9, hold a mythical quality, as they represent the dawn of a revolution in decentralized finance.
The act of inscribing sats also carries artistic significance. By attaching data to sats, users can create digital artworks, poems, or records that are immutable and censorship-resistant, preserved on the Bitcoin blockchain for eternity.
Economic Implications
The market for rare ordinal sats is speculative and driven by community interest. Factors influencing their value include:
Provenance: Sats from early blocks or blocks associated with notable events (like the halving) command higher prices.Inscription Potential: Collectors may pay premiums for sats that can be inscribed with unique data, turning them into one-of-a-kind artifacts.Scarcity: The limited number of sats in early blocks creates an inherent scarcity, driving up demand among collectors and investors.
However, the market remains niche. Unlike traditional collectibles, ordinal sats face challenges in mainstream adoption due to their dependence on Bitcoin’s technical infrastructure and the speculative nature of their value.
Broader Implications
The development of Ordinals and the market for rare sats highlights the adaptability of Bitcoin as a protocol. It also raises important questions about the balance between financial utility and cultural or speculative use cases. As the Bitcoin network continues to evolve, it is likely that new innovations will emerge, further expanding the range of what can be achieved with this groundbreaking technology.
In conclusion, the splitting of rare ordinal sats into individual UTXOs reflects a fascinating convergence of history, technology, and culture. While it challenges traditional notions of value and efficiency on the Bitcoin network, it also underscores the limitless potential of a decentralized, programmable financial system. Whether as collectibles, digital artifacts, or economic experiments, ordinal sats offer a glimpse into the future of Bitcoin as both a financial and cultural phenomenon.
$ORDI
直播回顾|UTXO 如何焕发新生:老炮 CKB 的耕耘与探索2 月 17 日,CKB Co-founder/Khalani Network CEO Kevin、CKB 生态基金 CMO/SeeDAO 发起人 Baiyu 以及 CKB 社区大使 CyberOrange,在 X Space 直播时分享了他们对 UTXO 模型及其生态的看法。 这场直播持续了 1 小时 40 分钟,信息量非常大,以下是根据音频整理的重点内容: 1. UTXO 模型和账户模型的区别 关于 UTXO 模型,主持人 Baiyu 用了一个非常通俗易懂的比喻:你走在大街上,你是无法知道这条街上的人他们口袋里一共有多少钱,除非你挨个去翻他们的口袋。相比之下,使用账户模型的以太坊,有世界状态树,它保存了全球所有以太坊账户的状态(比如账户余额、合约信息等)。 Kevin 补充说,在以太坊出来之前,其实只有 UTXO。最早期的时候,无论是 UTXO 还是账户模型,都是围绕着资产来进行解读的。即便发展到现在,UTXO 仍然是一个更纯正的以资产为核心的一种理念或者说编程意图, 因为每个 UTXO 都是一种资产,一种可携带的资产,用 script 定义了它完全属于谁。账户模型发展到后来,转变成资产为合约服务, 而且从根本上也不再是 UTXO 那样的点对点,而是点对池,智能合约从资产的角度看就是 smart custody(智能托管),所有的人和这个智能托管进行交互。 CyberOrange 接着介绍了 UTXO 模型的几大优势:首先,UTXO 天然支持并行交易处理,所以它的性能上限更高。其次,在 UTXO 链上发行的资产,其安全等级和原生 coin 的安全等级是一样的,因为它也是在一个 UTXO 里面。作为对比,以太坊上发行的其他资产(比如 ERC-20),全部都被托管在智能合约里,其安全等级远不如原生代币 ETH。第三,UTXO 的隐私性会更好,钱包每用一次就可以换一个地址(账户模型这样做的成本很高),还可以借助 Mimblewimble 等协议进一步提升隐私性。第四,账户模型会在链上同时做计算和验证,而 UTXO 模型在链上只做验证,更适合成为结算层。此外,性能最高的扩容方案是通道网络(Channel),它必须基于 UTXO 模型来做,如果在账户模型上做会极其困难。 2. Cell 模型 CKB 对 UTXO 模型进行了一般化处理,并取名为 Cell 模型。跟 UTXO 一样,Cell 也是交易输出,只不过 Cell 把 UTXO 中的 amount 进行了一般化处理,对应出了 capacity 和 data 两项内容,这样就把原本的一个存放整数的空间变成一个可以存放任意数据的空间。 同时,Cell 的数据结构中还有 LockScript 和 TypeScript,前者主要体现所有权,而后者可以自定义很多丰富的功能,甚至是绝大部分 BIP(比特币改进提案)所提到的功能。在 Cell 的脚本中,开发者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指定密码学原语,非常灵活。 简而言之,Cell 模型延续了比特币 UTXO 的基本哲学,让 CKB 这条链很容易去继承比特币的简单和安全的特性,同时通过巧妙的修改,让 Cell 有了支持智能合约的能力。 3. 为何 UTXO 生态发展缓慢? Kevin 认为,区块链发展了这么多年,核心还是为资产服务的一种去中心化技术,大家围绕着资产做应用。 UTXO 是一种可编程的资产,用 script 来定义这个资产的用途和转让条件,但在 UTXO 模型的链上做 DeFi 应用,如何解决链上流动性是一个相对比较困难的点,因为 UTXO 是一种可携带的资产,大家点对点交易,找到正好可以满足需求的交易对手不太容易。 采用账户模型的区块链,大家把资产放到智能合约里,DeFi 应用通过智能合约来聚合链上流动性,解决了交易对手的问题。当然,这样做也带来了一些风险,比如智能合约有 bug 可能会导致整个资金池被 rug。 Kevin 认为,流动性就是怎么针对未来去编程,是时间轴上的一个概念,所以 UTXO 也需要这种能跨越时间的编程范式。UTXO 是一种 sovereign asset,即持有者完全掌控其所有权,那如何保持 UTXO 这个特性的同时,能够跨越时间,解决流动性问题呢?Kevin 认为,这就需要 UTXO 的资产表达不仅仅只是 ownership,而且还可以表达比如未来怎么撮合或者把资产带去哪里。他认为 Partially Signed Transactions 就是一种解决方案。目前,比特币社区也在研究 Partially Signed Bitcoin Transactions (PSBT,部分签名的比特币交易)。 另外,UTXO 的编程模型要比账户模型更复杂。账户模型的编程方式非常友好,开发者只要把链上的逻辑理清楚,部署好智能合约,就不用管了,链下的部分都是标准接口去对接智能合约。所以,账户模型的区块链生态发展比较快,应用多,而 UTXO 模型或者泛 UTXO 模型的区块链生态发展缓慢。 4. Partially Signed Transactions Partially Signed Transactions 可以帮助 UTXO 模型的区块链实现以太坊上那些金融类应用的功能。 以兑换为例,用户持有 UTXO 资产,然后通过 Partially Signed Transactions 拼出一个还没有上链的交易,这个交易表达了他的意图,比如说想用 1 BTC 换取 10 ETH 和 59 BNB。只有当他的这个意图得到满足时,交易才会上链;没满足之前,资产(这个例子中是 1 BTC)永远在自己的手里。 CyberOrange 提到,Partially Signed Transactions 允许用户的交易在链下想怎么拼就怎么拼,而且还可以实现全链的意图。 在 CKB 上,用的是名为 Open Transaction 的方案,它是一种构建交易的链外协调机制,交易发起人可以通过链外协作完成有趣且复杂的任务,还可以将交易的结构分成多个小步骤,每个步骤都对应不同的模块化解决方案。点此阅读 Open Transaction 的科普介绍。 5. “链上验证,链下计算” 的好处 关于 “链上验证,链下计算”,Baiyu 给了一个非常通俗易懂的比喻:你去商店买 20 块钱的东西,你兜里有一张 10 块钱、2 张 5 块钱、5 张 1 块钱的纸币,你自己算好 20 块钱(可以是一张 10 块钱,2 张 5 块钱;也可以是一张 10 块钱,一张 5 块钱,5 张 1 块钱)递给老板,老板核对一下是否总计 20 元。 链上验证其实很简单,但链下计算要复杂得多,消耗的资源也更多。Kevin 认为,UTXO 模型链上只做验证,链下去计算和解决问题,这样做至少有三点好处: 1、应用可以实现非常简洁的清算逻辑或者验证逻辑,而且因为简洁,实现起来也容易得多。 2、应用不需要在链上(协议层)考虑优化的事情。 这个世界总有更聪明的人提出更好的交易撮合机制、更适用的价格曲线等,由于寻找交易对手和撮合交易等步骤都是链下计算实现的,链上只做验证,所以应用不需要在链上考虑优化的事情。如果是在账户模型上,使用优化版的交易撮合机制或者价格曲线,就需要重新部署一个智能合约,同时让用户把资产迁移过去(比如从 Uniswap v2 迁移到 Uniswap v3)。换句话说,在 UTXO 模型上只做验证的应用,是 future proof(防过时)的。 3、不需要考虑互操作性的问题。 因为链上只管验证,计算都在链下,而这里的 “链下” 既可以是其他区块链的链上,又可以是非区块链。不管一笔交易的计算来自哪里,提交到链上,应用就会去做验证。 另外,Kevin 还提到,最新一代的应用,很多也在转向链上以验证为主的范式,在链下做撮合,有协议平台化的趋势。 6. 泛 UTXO 生态大有前景 在直播的过程中,Kevin 提到,目前以太坊生态最火的几个创业赛道(比如隐私、意图、账户抽象、并行处理等),如果从 UTXO 的角度来看,这些创业机会其实都是账户模型的弊端带来的。 而 UTXO 模型本身就拥有这些特性,或者是在 UTXO 模型上很容易实现。 在直播的最后,Kevin 表达了他对泛 UTXO 生态的强烈看好。 铭文火了之后,大家把目光重新聚焦到比特币上,开发者也开始涌入,大家开始琢磨如何在 UTXO 模型上做开发。无论是 Cardano 还是 CKB,其记账模型都是在 UTXO 模型的基础上做的改进,所以很容易和比特币打通,打通之后,这些泛 UTXO 区块链将会迎来非常多的机会,泛 UTXO 生态也会更加繁荣。 #CKB #UTXO #BTC‬ $CKB

直播回顾|UTXO 如何焕发新生:老炮 CKB 的耕耘与探索

2 月 17 日,CKB Co-founder/Khalani Network CEO Kevin、CKB 生态基金 CMO/SeeDAO 发起人 Baiyu 以及 CKB 社区大使 CyberOrange,在 X Space 直播时分享了他们对 UTXO 模型及其生态的看法。

这场直播持续了 1 小时 40 分钟,信息量非常大,以下是根据音频整理的重点内容:

1. UTXO 模型和账户模型的区别
关于 UTXO 模型,主持人 Baiyu 用了一个非常通俗易懂的比喻:你走在大街上,你是无法知道这条街上的人他们口袋里一共有多少钱,除非你挨个去翻他们的口袋。相比之下,使用账户模型的以太坊,有世界状态树,它保存了全球所有以太坊账户的状态(比如账户余额、合约信息等)。
Kevin 补充说,在以太坊出来之前,其实只有 UTXO。最早期的时候,无论是 UTXO 还是账户模型,都是围绕着资产来进行解读的。即便发展到现在,UTXO 仍然是一个更纯正的以资产为核心的一种理念或者说编程意图, 因为每个 UTXO 都是一种资产,一种可携带的资产,用 script 定义了它完全属于谁。账户模型发展到后来,转变成资产为合约服务, 而且从根本上也不再是 UTXO 那样的点对点,而是点对池,智能合约从资产的角度看就是 smart custody(智能托管),所有的人和这个智能托管进行交互。
CyberOrange 接着介绍了 UTXO 模型的几大优势:首先,UTXO 天然支持并行交易处理,所以它的性能上限更高。其次,在 UTXO 链上发行的资产,其安全等级和原生 coin 的安全等级是一样的,因为它也是在一个 UTXO 里面。作为对比,以太坊上发行的其他资产(比如 ERC-20),全部都被托管在智能合约里,其安全等级远不如原生代币 ETH。第三,UTXO 的隐私性会更好,钱包每用一次就可以换一个地址(账户模型这样做的成本很高),还可以借助 Mimblewimble 等协议进一步提升隐私性。第四,账户模型会在链上同时做计算和验证,而 UTXO 模型在链上只做验证,更适合成为结算层。此外,性能最高的扩容方案是通道网络(Channel),它必须基于 UTXO 模型来做,如果在账户模型上做会极其困难。
2. Cell 模型
CKB 对 UTXO 模型进行了一般化处理,并取名为 Cell 模型。跟 UTXO 一样,Cell 也是交易输出,只不过 Cell 把 UTXO 中的 amount 进行了一般化处理,对应出了 capacity 和 data 两项内容,这样就把原本的一个存放整数的空间变成一个可以存放任意数据的空间。
同时,Cell 的数据结构中还有 LockScript 和 TypeScript,前者主要体现所有权,而后者可以自定义很多丰富的功能,甚至是绝大部分 BIP(比特币改进提案)所提到的功能。在 Cell 的脚本中,开发者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指定密码学原语,非常灵活。
简而言之,Cell 模型延续了比特币 UTXO 的基本哲学,让 CKB 这条链很容易去继承比特币的简单和安全的特性,同时通过巧妙的修改,让 Cell 有了支持智能合约的能力。
3. 为何 UTXO 生态发展缓慢?
Kevin 认为,区块链发展了这么多年,核心还是为资产服务的一种去中心化技术,大家围绕着资产做应用。
UTXO 是一种可编程的资产,用 script 来定义这个资产的用途和转让条件,但在 UTXO 模型的链上做 DeFi 应用,如何解决链上流动性是一个相对比较困难的点,因为 UTXO 是一种可携带的资产,大家点对点交易,找到正好可以满足需求的交易对手不太容易。
采用账户模型的区块链,大家把资产放到智能合约里,DeFi 应用通过智能合约来聚合链上流动性,解决了交易对手的问题。当然,这样做也带来了一些风险,比如智能合约有 bug 可能会导致整个资金池被 rug。
Kevin 认为,流动性就是怎么针对未来去编程,是时间轴上的一个概念,所以 UTXO 也需要这种能跨越时间的编程范式。UTXO 是一种 sovereign asset,即持有者完全掌控其所有权,那如何保持 UTXO 这个特性的同时,能够跨越时间,解决流动性问题呢?Kevin 认为,这就需要 UTXO 的资产表达不仅仅只是 ownership,而且还可以表达比如未来怎么撮合或者把资产带去哪里。他认为 Partially Signed Transactions 就是一种解决方案。目前,比特币社区也在研究 Partially Signed Bitcoin Transactions (PSBT,部分签名的比特币交易)。
另外,UTXO 的编程模型要比账户模型更复杂。账户模型的编程方式非常友好,开发者只要把链上的逻辑理清楚,部署好智能合约,就不用管了,链下的部分都是标准接口去对接智能合约。所以,账户模型的区块链生态发展比较快,应用多,而 UTXO 模型或者泛 UTXO 模型的区块链生态发展缓慢。
4. Partially Signed Transactions
Partially Signed Transactions 可以帮助 UTXO 模型的区块链实现以太坊上那些金融类应用的功能。
以兑换为例,用户持有 UTXO 资产,然后通过 Partially Signed Transactions 拼出一个还没有上链的交易,这个交易表达了他的意图,比如说想用 1 BTC 换取 10 ETH 和 59 BNB。只有当他的这个意图得到满足时,交易才会上链;没满足之前,资产(这个例子中是 1 BTC)永远在自己的手里。
CyberOrange 提到,Partially Signed Transactions 允许用户的交易在链下想怎么拼就怎么拼,而且还可以实现全链的意图。
在 CKB 上,用的是名为 Open Transaction 的方案,它是一种构建交易的链外协调机制,交易发起人可以通过链外协作完成有趣且复杂的任务,还可以将交易的结构分成多个小步骤,每个步骤都对应不同的模块化解决方案。点此阅读 Open Transaction 的科普介绍。
5. “链上验证,链下计算” 的好处
关于 “链上验证,链下计算”,Baiyu 给了一个非常通俗易懂的比喻:你去商店买 20 块钱的东西,你兜里有一张 10 块钱、2 张 5 块钱、5 张 1 块钱的纸币,你自己算好 20 块钱(可以是一张 10 块钱,2 张 5 块钱;也可以是一张 10 块钱,一张 5 块钱,5 张 1 块钱)递给老板,老板核对一下是否总计 20 元。
链上验证其实很简单,但链下计算要复杂得多,消耗的资源也更多。Kevin 认为,UTXO 模型链上只做验证,链下去计算和解决问题,这样做至少有三点好处:
1、应用可以实现非常简洁的清算逻辑或者验证逻辑,而且因为简洁,实现起来也容易得多。
2、应用不需要在链上(协议层)考虑优化的事情。 这个世界总有更聪明的人提出更好的交易撮合机制、更适用的价格曲线等,由于寻找交易对手和撮合交易等步骤都是链下计算实现的,链上只做验证,所以应用不需要在链上考虑优化的事情。如果是在账户模型上,使用优化版的交易撮合机制或者价格曲线,就需要重新部署一个智能合约,同时让用户把资产迁移过去(比如从 Uniswap v2 迁移到 Uniswap v3)。换句话说,在 UTXO 模型上只做验证的应用,是 future proof(防过时)的。
3、不需要考虑互操作性的问题。 因为链上只管验证,计算都在链下,而这里的 “链下” 既可以是其他区块链的链上,又可以是非区块链。不管一笔交易的计算来自哪里,提交到链上,应用就会去做验证。
另外,Kevin 还提到,最新一代的应用,很多也在转向链上以验证为主的范式,在链下做撮合,有协议平台化的趋势。
6. 泛 UTXO 生态大有前景
在直播的过程中,Kevin 提到,目前以太坊生态最火的几个创业赛道(比如隐私、意图、账户抽象、并行处理等),如果从 UTXO 的角度来看,这些创业机会其实都是账户模型的弊端带来的。 而 UTXO 模型本身就拥有这些特性,或者是在 UTXO 模型上很容易实现。
在直播的最后,Kevin 表达了他对泛 UTXO 生态的强烈看好。 铭文火了之后,大家把目光重新聚焦到比特币上,开发者也开始涌入,大家开始琢磨如何在 UTXO 模型上做开发。无论是 Cardano 还是 CKB,其记账模型都是在 UTXO 模型的基础上做的改进,所以很容易和比特币打通,打通之后,这些泛 UTXO 区块链将会迎来非常多的机会,泛 UTXO 生态也会更加繁荣。

#CKB #UTXO #BTC‬ $CKB
--
Bullish
Bitcoin Analysis 📍 Vitality Indicator: Destroyed money days Rate of Btc transfers generated so far with #Utxo. This gives us the mobility in the market in real terms. #Liveliness ✅ The accumulation period is over. Accumulation (consolidation continues) The rally has not started for both BTC and Altcoin. #liveliness #utxo $BTC
Bitcoin Analysis 📍 Vitality Indicator: Destroyed money days Rate of Btc transfers generated so far with #Utxo. This gives us the mobility in the market in real terms. #Liveliness ✅ The accumulation period is over. Accumulation (consolidation continues) The rally has not started for both BTC and Altcoin. #liveliness #utxo $BTC
Nervos CKB 投研报告前言 第 4 轮比特币减半周期中,#Ordinals 协议以及类似协议的爆发式采用,让加密行业意识到基于比特币 L1 层发行资产与交易资产对比特币主网共识安全和生态发展的正外部性价值,可谓是比特币生态的 “Uniswap 时刻”。 比特币可编程性的进化与迭代,是比特币社区意见市场治理的结果,而非为了 BTC 的 Holder、为了区块空间的 Builder 等目的论所驱动的。 当下,通过增强比特币的可编程性进而增加比特币主网区块空间的使用率,成为比特币社区共识的新设计空间。 与以太坊和其它高性能公链不同,为了保证 UTXO 集的简洁性和轻量化,比特币可编程性的设计空间是高度受限的,基本约束在如何使用脚本和 OP Code 操作 UTXO。 经典的比特币可编程性方案有状态通道(闪电网络)、客户端验证(RGB)、侧链(Liquid Network、Stacks、RootSock等)、CounterParty、Omni Layer、Taproot Assets、DLC 等等。2023 年以来新兴的比特币可编程性方案有 Ordinals、BRC20、Runes、Atomicals、Stamps 等等。 在铭文第二波浪潮结束之后,新一代比特币可编程性方案等等纷纷涌现,如 #CKB 的 #UTXO #同构绑定 方案、EVM 兼容比特币 L2 方案、DriveChain 方案等等。 与 EVM 兼容比特币 L2 方案相比,CKB(Common Knowledge Base)的比特币可编程性方案,是比特币可编程性现代设计空间中一个原生的、安全的、不引入社会信任假设的解决方案。而与 DriveChain 方案相比,它不要求比特币协议级别的任何变动。 在可预计的未来,比特币可编程性的成长曲线将经历一个加速增长阶段,比特币生态的资产、用户、应用将随之迎来一波玄武纪大爆发,CKB 生态的 UTXO Stack 将为新涌入的比特币开发者提供利用模块化堆栈构建协议的能力。另外,CKB 正在探索将闪电网络与 UTXO Stack 集成,利用比特币的原生可编程性实现新协议之间的互操作性。 比特币可编程性的命名空间 区块链是创造信任的机器,比特币主网是其中的 0 号机。像西方所有哲学都是对柏拉图的注脚一样,加密世界里的一切事物(资产、叙事、区块链网络、协议、DAO 等等)都是比特币的派生物和衍生品。 在比特币 Maxi 与扩容主义者的协同进化过程中,从比特币主网是否支持图灵完备之争到隔离见证方案与大区块扩容方案之争,比特币在不断分叉。这既在创生新的加密项目和加密社区共识,也在强化和巩固比特币自身的社区共识,这是一个在他者化的同时完成自我确认的过程。 由于中本聪的神秘消失,比特币社区治理并不存在以太坊那样的 “开明君主专制” 的治理结构,而是由矿工、开发者、社区和市场进行开放博弈达到均衡的治理模型。这赋予比特币的社区共识一旦形成、异常稳固的特性。 目前比特币社区共识的特性有:共识不是命令和控制、信任最小化、去中心化、抗审查性、伪匿名性、开源、开放协作、免许可、法律中立、同质化、向前兼容性、资源使用最小化、验证 > 计算、收敛、交易不可变性、抗 DoS 攻击、避免争抢进入、稳健性、激励一致、固化、不该篡改的共识、冲突性原则、协同推进等。[1] 目前的比特币主网形态,可以看作是以上比特币社区共识特性的实例化结果。而比特币可编程性的设计空间,也是由比特币社区共识特性所定义的。 比特币可编程性的经典设计空间 在其他公链尝试模块化、并行化等等方案探索区块链不可能三角解决方案的设计空间时,比特币协议的设计空间一直聚焦在脚本、OP Code 和 UTXO。 典型的两个实例,分别是 2017 年以来比特币主网的两次重大升级:Segwit 硬分叉和 Taproot 软分叉。 2017 年 8 月的 Segwit 硬分叉,在 1M 的主区块外新增 3M 的区块专门保存签名(见证,Witness),并在计算矿工费时将签名数据的权重设为主区块数据的 1/4,以保持花费一个 UTXO 输出和创建一个 UTXO 输出成本的一致性,防止出现滥用 UTXO 找零增加 UTXO 集膨胀速度的情况。 2021 年 11 月的 Taproot 软分叉,则通过引入 Schnorr 多重签名方案,节省 UTXO 的验证时间和多重签名所占的区块空间。 1 个 UTXO 的键值组(图源:learnmeabitcoin.com) UTXO(未花费的交易输出)是比特币主网的基础数据结构,它具有原子性、非同质性、链式耦合的特性。比特币主网上的每一笔交易,都会消耗掉 1 笔 UTXO 作为输入,同时创建整数 n 个新的 UTXO 输出。通俗点理解,UTXO 可以视作运行在链上的美元、欧元等纸币,它可以花费、找零、拆分、组合等等,只不过它的最小原子单位是聪(sats)。1 笔 UTXO 就代表某个特定时间的 1 个最新状态。UTXO 集,即代表某个特定时间比特币主网的最新状态。 通过保持比特币 UTXO 集的简洁性、轻量化和易验证性,比特币主网的状态膨胀速度成功稳定在与硬件摩尔定律相适应的水平,从而保障比特币网主网全节点的可参与性和交易验证的鲁棒性。 与之相应的,比特币可编程性的设计空间同样受到比特币社区共识特性的约束。例如,为了防范潜在的安全风险 ,中本聪在 2010 年 8 月决定将 OP-CAT 操作码移除,而该操作码是实现比特币图灵完备级别可编程性的关键逻辑。 比特币可编程性的实现路径,没有采用以太坊、Solana 那样的链上虚拟机(VM)方案,而是选择利用脚本和操作码(OP Code)对 UXTO、交易的输入字段、输出字段和见证数据(Witness)等进行编程操作。 比特币可编程性的主要工具箱有:多重签名、时间锁、哈希锁、流程控制(OP_IF,OP_ELIF)。[2] 经典设计空间下,比特币可编程性是非常有限的,仅仅支持几种验证程序,而不支持链上状态存储和链上计算,而链上状态存储和链上计算恰恰是实现图灵完备级可编程性的核心功能组件。 比特币可编程性的文艺复兴 但比特币可编程性的设计空间,并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状态。相反,它更接近一种随着时间变化的动态光谱。 与外界对比特币主网开发陷入停滞状态的刻板印象不同,在各种共识向量局限设计空间的情况下,比特币主网新脚本和新操作码的开发、部署、采用、推广始终处在进行时态,并在某些时间甚至引发过加密社区的分叉战争(如 Segwit 硬分叉)。 以比特币主网脚本类型采用度变迁为例,我们可以清晰地感知到其中的变化。比特币主网输出类型使用的脚本,我们可以划分为3大类: 原初脚本:pubkey、pubkeyhash增强脚本:multisig、scripthash见证脚本:witness_v0_keyhash、witness_v0_scripthash、witness_v1_taproot 比特币主网全历史输出类型;来源:Dune 从比特币主网全历史输出类型的变化趋势图中,我们观察一个基本的事实:比特币主网可编程性增强是长期历史趋势,增强脚本在吞噬原初脚本的份额,而见证脚本在吞噬增强脚本的份额。基于 Segweit 增强脚本和 Taproot 见证脚本的 Ordinals 协议所开启比特币 L1 资产发行浪潮,既是比特币主网可编程性历史趋势的延续,也是比特币主网可编程性的新阶段。 比特币主网操作码也有着与比特币主网脚本类似的演进过程。 例如 Ordinals 协议,就是通过结合比特币主网脚本 taproot script-path spend 和操作码(OP_FALSE、OP_IF、OP_PUSH、OP_ENDIF)实现其功能设计。 Ordinals 协议的 1 次铭刻实例 在 Ordinals 协议正式诞生之前,比特币可编程性的经典方案,主要有状态通道(闪电网络)、客户端验证(RGB)、侧链(Liquid Network、Stacks、RootSock等)、CounterParty、Omni Layer、DLC 等等。 Ordinals 协议将 UXTO 的最小原子化单位聪(Satoshi)序列化,再将数据内容铭刻在 UTXO 的 Witness 字段,并与序列化后的某一特定聪相关联,然后由链下索引器负责索引和执行这些数据状态的可编程性操作。这种新的比特币可编程性范式,被形象地比喻为 “黄金上雕花”。 Ordinals 协议的新范式,激发了更大范围的加密社区使用比特币主网区块空间发行、铸造和交易 NFT 收藏品和 MeMe 类型 Token(可统称为铭文)的热情,其中有很多人在人生中第一次拥有自己的比特币地址。 但 Ordinals 协议的可编程性,继承了比特币的可编程性的有限性,仅支持 Deploy、Mint 和 Transfer 三种功能方法。这让 Ordinals 协议以及它的跟随者 BRC20、Runes、Atomicals、Stamps 等等协议,只适用于资产发行的应用场景。而对需要状态计算和状态存储的交易和借贷等 DeFi 应用场景的支持,则比较乏力。 Ordinals 协议 3 种类型的 TX 数量(图源:Dune) 流动性是资产的生命力来源。由于 Ordinals 类型比特币可编程性协议的天然特性,导致铭文资产重发行而轻流动性提供,进而影响到一个铭文资产全生命周期产生的价值。 而且 Ordinals、BRC20 协议还有滥用见证数据空间的嫌疑,并在客观上造成比特币主网状态爆炸。 比特币区块空间大小变化(图源:Dune) 作为参照系,以太坊主网 Gas 费的主要来源为 DEX 交易 Gas 费、L2 的数据可用性费和稳定币转账 Gas 费等。与以太坊主网相比,比特币主网的收入类型单一、周期性强、波动率大。 比特币主网的可编程性能力,尚不能满足比特币主网区块空间供给侧的需求。而达到以太坊主网稳定且可持续的区块空间收入状态,需要比特币生态原生的 DEX、稳定币和 L2。而实现这些协议和应用的前提条件,是比特币可编程协议需要提供图灵完备的编程能力。 因此,如何原生地实现比特币图灵完备的可编程性,同时约束对比特币主网状态规模的负面影响,成为比特币生态的当前一个显学。 比特币可编程性的CKB方案 目前实现比特币原生的图灵完备的可编程性的方案要有:BitVM、RGB、CKB、EVM 兼容 Rollup L2、 DriveChain 等等。 BitVM 使用比特币的一组 OP Code 构建与非逻辑门,再通过与非逻辑门构建其他基础逻辑门,最终由这些基础逻辑门电路构建出一个比特币原生的 VM。这个原理,有点类似著名科幻小说《三体》的秦王阵列图。Netflix 改编的同名电视剧里有具体的场景呈现。BitVM 方案的论文已经完全开源,备受加密社区的期待。但它的工程实现难度非常大,遇到链下数据管理成本、参与方数量限制、挑战-响应交互次数、哈希函数复杂度等等问题,短期内很难落地。 RGB 协议使用客户端验证和一次性密封技术来实现图灵完备的可编程性,核心设计思想是将智能合约的状态和逻辑存储在比特币交易(Transaction)的输出(Output)上,将智能合约代码的维护和数据存储放在链下执行,由比特币主网作为最终状态的承诺层。 EVM 兼容 Rollup L2,是快速复用成熟的 Rollup L2 堆栈构建比特币 L2 的方案。但鉴于比特币主网目前无法支持欺诈证明/有效性证明,Rollup L2 需要引入社会信任假设(多签)。 DriveChain 是一种侧链扩展方案,基本设计思想是将比特币作为区块链的底层,通过锁定比特币来创建侧链,从而实现比特币和侧链之间的双向互操作性。DriveChain 工程的实现,需要对比特币进行协议级别改动,即将开发团队提议的 BIP300、BIP301 部署到主网。 以上比特币可编程性方案要么工程难度极大短期难以落地,要么引入过多社会信任假设,要么需要对比特币进行协议级别改动。 比特币 L1 资产协议:RGB++ 针对以上比特币可编程性协议存在的不足和问题,CKB 团队给出了一个相对均衡的解决方案。该解决方案由比特币 L1 资产协议 RGB++、比特币 L2 Raas 服务商 UTXO Stack 和与闪电网络集成的互操作协议组成的。 UXTO 原生的原语:同构绑定 RGB++,是基于 RGB 设计思想开发的比特币 L1 资产发行协议。RGB++ 的工程实现,同时继承了 CKB 和 RBG 的技术原语。它有使用 RGB 的 “一次性密封” 和客户端验证技术,同时通过同构绑定将比特币 UTXO 映射到 CKB 主网的 Cell(扩展版的 UTXO),并使用 CKB 和比特币链上的脚本约束来验证状态计算的正确性和所有权变更的有效性。 换言之,RGB++ 是用 CKB 链上的 Cell 表达 RGB 资产的所有权关系。它把原本存放在 RGB 客户端本地的资产数据,挪到 CKB 链上用 Cell 的形式表达出来,与比特币 UTXO 之间建立映射关系,让 CKB 充当 RGB 资产的公开数据库与链下预结算层,替代 RGB 客户端,实现更可靠的数据托管与 RGB 合约交互 RGB++ 的同构绑定(图源:RGB++ Protocol Light Paper ) Cell 是 CKB 的基本数据存储单元,可以包含各种数据类型,如 CKBytes、代币、TypeScript 代码或序列化数据(如 JSON 字符串)。每个 Cell 都包含一个小程序,称为 Lock Script,它定义了 Cell 的所有者。Lock Script 既支持比特币主网的脚本,如多签、哈希锁、时间锁等,也允许包含一个 Type Script 来执行特定的规则,以控制其使用。这使开发人员能够根据不同的用例定制智能合约,例如发行 NFT,空投代币、AMM Swap 等等。 RGB 协议通过使用 OP RETURN 操作码将链下交易的状态根附加到一个 UTXO 的 output,将该 UTXO 作为状态信息的容器。然后,RGB++ 将这个由 RGB 构建的状态信息容器映射到 CKB 的 Cell 上,将状态信息保存在 Cell 的 type 和 data 中,将这个容器 UTXO 作为 Cell 状态所有者。 RGB++ 交易生命周期(图源:RGB++ Protocol Light Paper ) 如上图所示,一个完整的 RGB++ 交易生命周期如下: 链下计算。当发起 1 笔同构绑定的 Tx 时,要首先选择比特币主网的一个新的 UTXO btc_utxo#2 作为一次性密封的容器,再在链下对原 Cell 同构绑定的 UTXO btc_utxo#1、新 Cell 同构绑定的 btc_utxo#2、以原 Cell 作为输入新 Cel 作为输出的 CKB TX 进行哈希计算生成一笔承诺。提交比特币交易。RGB++ 发起一笔比特币主网的 Tx,将与原 Cell 同构绑定的 btc_utxo#1 作为输入,使用 OP RETURN 将上一步生成的那笔承诺作为输出。提交 CKB 交易。在 CKB 主网执行之前链下计算生成的 CKB Tx。链上验证。CKB 主网运行一个比特币主网轻客户端验证整个系统的状态变更。这点与 RGB 非常不同,RGB 的状态变更验证采用的 P2P 机制,需要 Tx 的发起方与接收方同时在线且只对相关的 TX 图谱进行交互式验证。 基于以上同构绑定逻辑实现的 RGB++,与 RGB 协议相比,在让渡部分隐私性的同时,获得了一些新特性:区块链增强的客户端验证、交易折叠、无主合约的共享状态和非交互式转账。 区块链增强的客户端验证。RGB++ 允许用户选择采用PoW维持共识安全 CKB 验证状态计算和 URXO-Cell 的所有权变更。交易折叠。RGB++ 支持将多笔 Cell 映射到单笔 UTXO 上,从而实现 RGB++ 的弹性扩展。无主智能合约和共享状态。UTXO 状态数据结构实现图灵完备智能合约的一大困难,就是无主智能合约和共享状态。RGB++ 可以利用 CKB 的全局状态 Cell 和意图 Cell 解决这一问题。非交互式转账。RGB++ 将 RGB 的客户端验证流程变成可选项,不再强制要求交互式转账。用户选择 CKB 验证状态计算和所有权变更的话,交易的交互体验与比特币主网保持一致。 此外,RGB++还继承了 CKB 主网 Cell 的状态空间私有化特性,RGB++ 每笔 TX 除了支付使用比特币主网区块空间的矿工费之外,还需要额外支付租赁 Cell 状态空间的费用(这部分费用在 Cell 消费之后原路返回)。Cell 的状态空间私有化,是 CKB 发明的一种应对区块链主网状态爆炸的防御机制,Cell 状态空间的租赁者在使用期间需要持续的付费(以被 CKB 流通代币通胀的形式稀释价值)。这使得 RGB++ 协议是一种负责任的比特币主网可编程性扩展协议,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限制对比特币主网区块空间的滥用现象。 去信任的 L1<>L2 互操作:Leap RGB++ 的同构绑定,是一种共时性的原子实现逻辑,要么同时发生,要么同时翻转,不存中间状态。所有的 RGB++ 交易都会在 BTC 和 CKB 链上同步各出现一笔交易。前者与 RGB 协议的交易兼容,后者则取代了客户端验证的流程,用户只需要检查 CKB 上的相关交易即可验证这笔 RGB++ 交易的状态计算是否正确。但用户也可以不使用 CKB 链上的交易作为验证依据,利用 UTXO 的局部相关 Tx 图谱,独立地对 RGB++ 交易进行验证(交易折叠等部分功能仍然需要依赖 CKB 的区块头哈希做防双花验证)。 因此,RGB++ 与 CKB 主网之间的资产跨链,并不依赖引入额外的社会信任假设,如跨链桥的中继层、EVM 兼容 Rollup 的中心化多签金库等等。RGB++ 资产可以原生的、去信任的从比特币主网转移到 CKB 主网,或者从 CKB 主网转移到比特币主网。CKB 将这个跨链工作流称之为 Leap。 RGB++ 与 CKB 之间是松耦合的关系。除了支持比特币 L1 层的资产(不限于 RGB++ 协议原生资产,包括采用 Runes、Atomicals、Taproot Assets 等协议发行的资产)Leap 到 CKB 之外,RGB++ 协议还支持 Leap 到 Cardano 等其他 UTXO 图灵完备链。同时,RGB++ 还支持比特币 L2 资产 Leap 到比特币主网。 RGB++ 的扩展功能和应用实例 RGB++ 协议原生支持发行同质化代币和 NFT。 RGB++ 的同质化代币标准是 xUDT ,NFT 标准是 Spore 等。 xUDT 标准支持多种同质化代币发行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集中分发、空投、订阅等。代币总量还可以在无上限和预设上限之间进行选择。对于预设上限的代币,可以使用状态共享方案来验证每次发行的总数是否小于或等于预设上限。 NFT 标准中的 Spore,会在链上存储所有元数据,实现了 100% 的数据可用性安全。Spore 协议发行的资产 DOB(Digital Object,数码物),类似于 Ordinals NFT,但是有更加丰富的特性和玩法。 作为客户端验证协议,RGB 协议天然支持状态通道和闪电网络,但受限于比特币的脚本计算能力,把 BTC 之外的资产去信任引入进闪电网络非常困难。但 RGB++ 协议可以利用 CKB 的图灵完备脚本系统,实现基于 CKB 的 RGB++ 资产的状态通道和闪电网络。 有了以上标准和功能,RGB++ 协议的用例不像其他比特币主网可编程协议那样局限在简单的资产发行场景,而支持资产交易、资产借贷、CDP 稳定币等复杂应用场景。例如,RGB++ 同构绑定逻辑结合比特币主网原生的 PSBT 脚本,可以实现一种订单簿网格形态的 DEX。 比特币 L2 RaaS 服务商:UTXO Stack UTXO 同构比特币 L2 vs EVM 兼容比特币 Rollup L2 在图灵完备的比特币可编程性实现方案市场竞争中,DriveChain、恢复OPCAT 操作码等方案由于需要比特币协议层的变更,需要的时间和成本具有非常大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 现实主义路线中的 UTXO 同构比特币 L2 和 EVM 兼容比特币 Rollup L2 更受到开发者和资本的认可。UTXO 同构比特币 L2,以 CKB 为代表。EVM 兼容比特币 Rollup L2,以 MerlinChain 和 BOB 为代表。 实事求是地讲,比特币 L1 资产发行协议在比特币社区中刚刚开始形成局部共识,比特币 L2 的社区共识度则处在更早期。但在这个前沿领域,《比特币杂志》和 Pantera 已经尝试通过借鉴以太坊 L2 的概念结构为比特币 L2 设定定义范围。 在他们眼中,比特币 L2 应该具有以下 3 点特性: 使用比特币作为原生资产。比特币L2必须将比特币作为其主要的结算资产。使用比特币作为结算机制来强制执行交易。比特币L2的用户必须能够强制返回其在一层资产控制权(可信或不可信)。展示对比特币的功能依赖性。如果比特币主网失效但比特币L2系统仍然可保持运行,那么该系统不是比特币的L2。[4] 换言之,他们认为的比特币 L2 应该具有基于比特币主网的数据可用性验证、逃生舱机制、BTC 作为比特币 L2 Gas 代币等。这样看来,在他们潜意识中,是将 EVM 兼容 L2 范式作为比特币 L2 的标准模板。 但比特币主网薄弱的状态计算和验证能力在短期内无法实现特性 1 和特性 2,在这种情况情况下 EVM 兼容 L2 属于完全依赖社会信任假设的链下扩展方案,尽管它们在白皮书写着未来集成 BitVM 进行数据可用性验证和与比特币主网联合挖矿增强安全性。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这些 EVM 兼容 Rollup L2 是假的比特币 L2,而是它们没有在安全性、去信任性和可扩展性之间做到很好的平衡。而且比特币生态引入以太坊的图灵完备解决方案,易被比特币 Maxi 视作对扩容主义路线的绥靖。 因此,UTXO 同构比特币 L2 天然在正统性和比特币社区共识程度上优于 EVM 兼容 Rollup L2。 UTXO Stack 的特性:分形比特币主网 如果说以太坊 L2 是以太坊的分形,那么比特币 L2 理应是比特币的分形。 CKB 生态的 UTXO Stack 为开发者一键启动 UTXO 比特币 L2,并原生集成 RGB++ 协议能力。这使得比特币主网和使用 UTXO Stack 开发的 UTXO 同构比特币 L2 之间,可以通过 Leap 机制实现无缝互操作。UTXO Stack 支持质押 BTC、CKB 以及 BTC L1 资产来保障 UTXO 同构比特币 L2 的安全。 UTXO Stack 架构(图源:Medium) UTXO Stack 目前支持 RGB++ 资产在比特币闪电网络——CKB 闪电网络——UTXO Stack 平行 L2 们之间自由流转和互操作。除此之外,UTXO Stack 还支持 Runes、Atomicals、Taproot Assets、Stamps 等基于 UTXO 的比特币 L1 可编程性协议资产在 UTXO Stack 平行 L2 们——CKB 闪电网络——比特币闪电网络之间自由流转和互操作。 UTXO Stack 将模块化范式引入到比特币 L2 的构建领域中,用同构绑定巧妙绕过了比特币主网状态计算和数据可用性验证问题。在这个模块化堆栈中,比特币的角色是共识层和结算层,CKB 的角色是数据可用性层,而 UTXO Stack 平行 L2 们的角色是执行层。 比特币可编程性的成长曲线与CKB的未来 比特币可编程性的成长曲线与 CKB 的未来 事实上,比特币的数字黄金叙事与比特币的可编程叙事之间内在的紧张关系,比特币社区中一些 OG 将 23 年以来兴起的比特币 L1 可编程协议视作对比特币主网的新一轮粉尘攻击热潮。某种程度上,比特币核心开发者 Luke 与 BRC20 粉丝之间的口水战,是继支持图灵完备与否之争、大小区块之争之后,比特币 Maxi 与扩容主义者的第三次世界大战。 但其实存在另一种视角,将比特币视作数字黄金的 APP Chain。在这种视角下,正是数字黄金的底层去中心化账本这一定位,形塑了如今的比特币主网 UTXO 集形态和可编程协议特性。但如果我没记错的话,中本聪愿景是想让比特币成为一种 P2P 电子货币。数字黄金对可编程性的需求是保险箱和金库,货币对可编程性的需求是中央银行-商业银行的流通网络。所以说比特币的可编程性增强协议并不是离经叛道的行为,而是回归中本聪愿景。 比特币是第一个 AppChain (图源:@tokenterminal) 我们借鉴 Gartner Hype Cycle 的研究方法,可以将比特币可编程性方案们划分为 5 个阶段 技术萌芽期:DriveChain、UTXO Stack、BitVM 等期望膨胀期:Runes、RGB++、EVM Rollup 比特币 L2 等泡沫破灭期:BRC20、Atomicals 等稳步复苏期:RGB、闪电网络、比特币侧链等成熟高原期:比特币脚本、Taproot 脚本、哈希时间锁等 CKB 的未来:比特币生态的 OP Stack+EigenLayer 无论是 EVM 兼容比特币 Rollup L2,还是 UTXO 同构比特币 L2,亦或者是 DriveChain 等新范式,图灵完备可编程性的诸种实现方案,最终都指向比特币主网作为共识层和结算层。 正如趋同进化在自然界一再发生那样,可以预期比特币生态图灵完备可编程性的发展趋势将在某些方面与以太坊生态呈现一定程度的一致性。但这个一致性,又不会是简单复刻以太坊的技术堆栈到比特币生态,而是利用比特币原生的技术栈(以 UTXO 为基础的可编程性)实现相似的生态结构。 CKB 的 UTXO Stack 与 Optimism 的 OP Stack 的定位非常相似,OP Stack 是在执行层保持与以太坊主网的强等效性和一致性,UTXO Stack 则是在执行层保持与比特币主网的强等效性和一致性。同时,UTXO Stack 与 OP Stack 结构一样,都是平行结构。 CKB 生态现状(图源:CKB 社区) 未来 UTXO Stack 将推出共享序列器、共享安全性、共享流动性、共享验证集等 RaaS 服务,进一步降低开发者启动 UTXO 同构比特币 L2 的成本和难度。目前已经有一大批去中心化稳定币协议、AMM DEX、 借贷协议、自主世界等项目,计划采用 UTXO Stack 构建 UTXO 同构比特币 L2 作为其底层共识基础设施。 与其他比特币安全性抽象协议不同,CKB 的共识机制是与比特币主网一致的 PoW 共识机制,由机器算力维持共识账本的一致性。但 CKB 的代币经济学与比特币存在一些区别。为保持区块空间生产和消耗行为激励的一致性,比特币选择引入权重和 vByte 机制计算状态空间使用费,CKB 则选择将状态空间私有化。 CKB 的代币经济学由基础发行和二级发行两部分组成。基础发行的所有 CKB 完全奖励给矿工,二级发行的 CKB 的目的收取状态租金,二级发行的具体分配比例取决于当前流通的 CKB 在网络中的使用方式。 举个例子,假设所有流通的 CKB 中,有 50% 用于存储状态,30% 锁定在 NervosDAO 中,20% 完全保持的流动性。那么,二级发行的 50% (即存储状态的租金)将分配给矿工,30% 将分配给 NervosDAO 储户,剩余的 20% 将分配给国库基金。 这种代币经济模型能够约束全局状态的增长,协调不同网络参与者(包括用户、矿工、开发者和代币持有者)的利益,创建一个对每个人都有利的激励结构,这与市场上其他 L1 的情况有所不同。 此外,CKB 允许单个 Cell 占用最大 1000 字节的状态空间,这赋予了 CKB 上的 NFT 资产一些其他区块链同类资产不具有奇异特性,比如原生携带 Gas 费、状态空间的可编程性等等。这些奇异特性,使得 UTXO Stack 非常适合作为自主世界项目的基础设施来构建数字物理现实。 UTXO Stack 允许比特币 L2 开发者使用 BTC、CKB 以及其他比特币 L1 资产质押参与其网络共识。 总结 比特币发展到图灵完备的可编程方案阶段,是不可避免的。但图灵完备的可编程性,不会发生在比特币主网,而是发生在链下(RGB、BitVM)或者比特币 L2 上(CKB、EVM Rollup、DriveChain)。 按照历史经验,这些协议上将有 1 条协议最终发展成为垄断性的标准协议。 决定比特币可编程性协议竞争力的关键因子有二:1. 不依赖额外社会信任假设的实现 BTC 在 L1<>L2 之间的自由流转;2. 吸引足够规模的开发者、资金和用户进入其 L2 生态。 CKB 作为比特币可编程性解决方案,利用同构绑定+CKB 网络替代客户端验证的解决方案,实现了比特币 L1 层资产在 L1<>L2 之间的自由流转,且不依赖额外社会信任假设。而且受益处于 CKB Cell 的状态空间私有化特性,RBG++ 并没有像其他比特币可编程性协议那样给比特币主网带来状态爆炸的压力。 近期,通过 RGB++ 首批资产发行初步完成了生态的热启动,为 CKB 生态成功 onboard 了约 15 万新用户和一批新开发者。如比特币 L1 可编程性协议 Stamps 生态的一站式解决方案 OpenStamp,已选择使用 UTXO Stack 构建服务于 Stamps 生态的 UTXO 同构比特币 L2。 下一阶段,CKB 将重点放在生态应用建设、实现 BTC 在 L1<>L2 之间的自由流转、集成闪电网络等方面,力争成为未来的比特币的可编程性层。 文章中提到的部分链接: [1] https://nakamoto.com/what-are-the-key-properties-of-bitcoin/ [2] https://www.btcstudy.org/2022/09/07/on-the-programmability-of-bitcoin-protocol/#一-引言 [3] https://medium.com/@ABCDE.com/cn-abcde-我们为什么要投资utxo-stack-91c9d62fa74e [4] https://bitcoinmagazine.com/technical/layer-2-is-not-a-magic-incantation 

Nervos CKB 投研报告

前言

第 4 轮比特币减半周期中,#Ordinals 协议以及类似协议的爆发式采用,让加密行业意识到基于比特币 L1 层发行资产与交易资产对比特币主网共识安全和生态发展的正外部性价值,可谓是比特币生态的 “Uniswap 时刻”。
比特币可编程性的进化与迭代,是比特币社区意见市场治理的结果,而非为了 BTC 的 Holder、为了区块空间的 Builder 等目的论所驱动的。
当下,通过增强比特币的可编程性进而增加比特币主网区块空间的使用率,成为比特币社区共识的新设计空间。
与以太坊和其它高性能公链不同,为了保证 UTXO 集的简洁性和轻量化,比特币可编程性的设计空间是高度受限的,基本约束在如何使用脚本和 OP Code 操作 UTXO。
经典的比特币可编程性方案有状态通道(闪电网络)、客户端验证(RGB)、侧链(Liquid Network、Stacks、RootSock等)、CounterParty、Omni Layer、Taproot Assets、DLC 等等。2023 年以来新兴的比特币可编程性方案有 Ordinals、BRC20、Runes、Atomicals、Stamps 等等。
在铭文第二波浪潮结束之后,新一代比特币可编程性方案等等纷纷涌现,如 #CKB #UTXO #同构绑定 方案、EVM 兼容比特币 L2 方案、DriveChain 方案等等。
与 EVM 兼容比特币 L2 方案相比,CKB(Common Knowledge Base)的比特币可编程性方案,是比特币可编程性现代设计空间中一个原生的、安全的、不引入社会信任假设的解决方案。而与 DriveChain 方案相比,它不要求比特币协议级别的任何变动。
在可预计的未来,比特币可编程性的成长曲线将经历一个加速增长阶段,比特币生态的资产、用户、应用将随之迎来一波玄武纪大爆发,CKB 生态的 UTXO Stack 将为新涌入的比特币开发者提供利用模块化堆栈构建协议的能力。另外,CKB 正在探索将闪电网络与 UTXO Stack 集成,利用比特币的原生可编程性实现新协议之间的互操作性。

比特币可编程性的命名空间

区块链是创造信任的机器,比特币主网是其中的 0 号机。像西方所有哲学都是对柏拉图的注脚一样,加密世界里的一切事物(资产、叙事、区块链网络、协议、DAO 等等)都是比特币的派生物和衍生品。
在比特币 Maxi 与扩容主义者的协同进化过程中,从比特币主网是否支持图灵完备之争到隔离见证方案与大区块扩容方案之争,比特币在不断分叉。这既在创生新的加密项目和加密社区共识,也在强化和巩固比特币自身的社区共识,这是一个在他者化的同时完成自我确认的过程。
由于中本聪的神秘消失,比特币社区治理并不存在以太坊那样的 “开明君主专制” 的治理结构,而是由矿工、开发者、社区和市场进行开放博弈达到均衡的治理模型。这赋予比特币的社区共识一旦形成、异常稳固的特性。
目前比特币社区共识的特性有:共识不是命令和控制、信任最小化、去中心化、抗审查性、伪匿名性、开源、开放协作、免许可、法律中立、同质化、向前兼容性、资源使用最小化、验证 > 计算、收敛、交易不可变性、抗 DoS 攻击、避免争抢进入、稳健性、激励一致、固化、不该篡改的共识、冲突性原则、协同推进等。[1]
目前的比特币主网形态,可以看作是以上比特币社区共识特性的实例化结果。而比特币可编程性的设计空间,也是由比特币社区共识特性所定义的。
比特币可编程性的经典设计空间

在其他公链尝试模块化、并行化等等方案探索区块链不可能三角解决方案的设计空间时,比特币协议的设计空间一直聚焦在脚本、OP Code 和 UTXO。
典型的两个实例,分别是 2017 年以来比特币主网的两次重大升级:Segwit 硬分叉和 Taproot 软分叉。
2017 年 8 月的 Segwit 硬分叉,在 1M 的主区块外新增 3M 的区块专门保存签名(见证,Witness),并在计算矿工费时将签名数据的权重设为主区块数据的 1/4,以保持花费一个 UTXO 输出和创建一个 UTXO 输出成本的一致性,防止出现滥用 UTXO 找零增加 UTXO 集膨胀速度的情况。
2021 年 11 月的 Taproot 软分叉,则通过引入 Schnorr 多重签名方案,节省 UTXO 的验证时间和多重签名所占的区块空间。

1 个 UTXO 的键值组(图源:learnmeabitcoin.com)
UTXO(未花费的交易输出)是比特币主网的基础数据结构,它具有原子性、非同质性、链式耦合的特性。比特币主网上的每一笔交易,都会消耗掉 1 笔 UTXO 作为输入,同时创建整数 n 个新的 UTXO 输出。通俗点理解,UTXO 可以视作运行在链上的美元、欧元等纸币,它可以花费、找零、拆分、组合等等,只不过它的最小原子单位是聪(sats)。1 笔 UTXO 就代表某个特定时间的 1 个最新状态。UTXO 集,即代表某个特定时间比特币主网的最新状态。
通过保持比特币 UTXO 集的简洁性、轻量化和易验证性,比特币主网的状态膨胀速度成功稳定在与硬件摩尔定律相适应的水平,从而保障比特币网主网全节点的可参与性和交易验证的鲁棒性。
与之相应的,比特币可编程性的设计空间同样受到比特币社区共识特性的约束。例如,为了防范潜在的安全风险 ,中本聪在 2010 年 8 月决定将 OP-CAT 操作码移除,而该操作码是实现比特币图灵完备级别可编程性的关键逻辑。
比特币可编程性的实现路径,没有采用以太坊、Solana 那样的链上虚拟机(VM)方案,而是选择利用脚本和操作码(OP Code)对 UXTO、交易的输入字段、输出字段和见证数据(Witness)等进行编程操作。
比特币可编程性的主要工具箱有:多重签名、时间锁、哈希锁、流程控制(OP_IF,OP_ELIF)。[2]
经典设计空间下,比特币可编程性是非常有限的,仅仅支持几种验证程序,而不支持链上状态存储和链上计算,而链上状态存储和链上计算恰恰是实现图灵完备级可编程性的核心功能组件。

比特币可编程性的文艺复兴
但比特币可编程性的设计空间,并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状态。相反,它更接近一种随着时间变化的动态光谱。
与外界对比特币主网开发陷入停滞状态的刻板印象不同,在各种共识向量局限设计空间的情况下,比特币主网新脚本和新操作码的开发、部署、采用、推广始终处在进行时态,并在某些时间甚至引发过加密社区的分叉战争(如 Segwit 硬分叉)。
以比特币主网脚本类型采用度变迁为例,我们可以清晰地感知到其中的变化。比特币主网输出类型使用的脚本,我们可以划分为3大类:
原初脚本:pubkey、pubkeyhash增强脚本:multisig、scripthash见证脚本:witness_v0_keyhash、witness_v0_scripthash、witness_v1_taproot

比特币主网全历史输出类型;来源:Dune
从比特币主网全历史输出类型的变化趋势图中,我们观察一个基本的事实:比特币主网可编程性增强是长期历史趋势,增强脚本在吞噬原初脚本的份额,而见证脚本在吞噬增强脚本的份额。基于 Segweit 增强脚本和 Taproot 见证脚本的 Ordinals 协议所开启比特币 L1 资产发行浪潮,既是比特币主网可编程性历史趋势的延续,也是比特币主网可编程性的新阶段。
比特币主网操作码也有着与比特币主网脚本类似的演进过程。
例如 Ordinals 协议,就是通过结合比特币主网脚本 taproot script-path spend 和操作码(OP_FALSE、OP_IF、OP_PUSH、OP_ENDIF)实现其功能设计。

Ordinals 协议的 1 次铭刻实例

在 Ordinals 协议正式诞生之前,比特币可编程性的经典方案,主要有状态通道(闪电网络)、客户端验证(RGB)、侧链(Liquid Network、Stacks、RootSock等)、CounterParty、Omni Layer、DLC 等等。
Ordinals 协议将 UXTO 的最小原子化单位聪(Satoshi)序列化,再将数据内容铭刻在 UTXO 的 Witness 字段,并与序列化后的某一特定聪相关联,然后由链下索引器负责索引和执行这些数据状态的可编程性操作。这种新的比特币可编程性范式,被形象地比喻为 “黄金上雕花”。
Ordinals 协议的新范式,激发了更大范围的加密社区使用比特币主网区块空间发行、铸造和交易 NFT 收藏品和 MeMe 类型 Token(可统称为铭文)的热情,其中有很多人在人生中第一次拥有自己的比特币地址。
但 Ordinals 协议的可编程性,继承了比特币的可编程性的有限性,仅支持 Deploy、Mint 和 Transfer 三种功能方法。这让 Ordinals 协议以及它的跟随者 BRC20、Runes、Atomicals、Stamps 等等协议,只适用于资产发行的应用场景。而对需要状态计算和状态存储的交易和借贷等 DeFi 应用场景的支持,则比较乏力。

Ordinals 协议 3 种类型的 TX 数量(图源:Dune)
流动性是资产的生命力来源。由于 Ordinals 类型比特币可编程性协议的天然特性,导致铭文资产重发行而轻流动性提供,进而影响到一个铭文资产全生命周期产生的价值。
而且 Ordinals、BRC20 协议还有滥用见证数据空间的嫌疑,并在客观上造成比特币主网状态爆炸。

比特币区块空间大小变化(图源:Dune)
作为参照系,以太坊主网 Gas 费的主要来源为 DEX 交易 Gas 费、L2 的数据可用性费和稳定币转账 Gas 费等。与以太坊主网相比,比特币主网的收入类型单一、周期性强、波动率大。
比特币主网的可编程性能力,尚不能满足比特币主网区块空间供给侧的需求。而达到以太坊主网稳定且可持续的区块空间收入状态,需要比特币生态原生的 DEX、稳定币和 L2。而实现这些协议和应用的前提条件,是比特币可编程协议需要提供图灵完备的编程能力。
因此,如何原生地实现比特币图灵完备的可编程性,同时约束对比特币主网状态规模的负面影响,成为比特币生态的当前一个显学。
比特币可编程性的CKB方案
目前实现比特币原生的图灵完备的可编程性的方案要有:BitVM、RGB、CKB、EVM 兼容 Rollup L2、 DriveChain 等等。
BitVM 使用比特币的一组 OP Code 构建与非逻辑门,再通过与非逻辑门构建其他基础逻辑门,最终由这些基础逻辑门电路构建出一个比特币原生的 VM。这个原理,有点类似著名科幻小说《三体》的秦王阵列图。Netflix 改编的同名电视剧里有具体的场景呈现。BitVM 方案的论文已经完全开源,备受加密社区的期待。但它的工程实现难度非常大,遇到链下数据管理成本、参与方数量限制、挑战-响应交互次数、哈希函数复杂度等等问题,短期内很难落地。
RGB 协议使用客户端验证和一次性密封技术来实现图灵完备的可编程性,核心设计思想是将智能合约的状态和逻辑存储在比特币交易(Transaction)的输出(Output)上,将智能合约代码的维护和数据存储放在链下执行,由比特币主网作为最终状态的承诺层。
EVM 兼容 Rollup L2,是快速复用成熟的 Rollup L2 堆栈构建比特币 L2 的方案。但鉴于比特币主网目前无法支持欺诈证明/有效性证明,Rollup L2 需要引入社会信任假设(多签)。
DriveChain 是一种侧链扩展方案,基本设计思想是将比特币作为区块链的底层,通过锁定比特币来创建侧链,从而实现比特币和侧链之间的双向互操作性。DriveChain 工程的实现,需要对比特币进行协议级别改动,即将开发团队提议的 BIP300、BIP301 部署到主网。
以上比特币可编程性方案要么工程难度极大短期难以落地,要么引入过多社会信任假设,要么需要对比特币进行协议级别改动。
比特币 L1 资产协议:RGB++
针对以上比特币可编程性协议存在的不足和问题,CKB 团队给出了一个相对均衡的解决方案。该解决方案由比特币 L1 资产协议 RGB++、比特币 L2 Raas 服务商 UTXO Stack 和与闪电网络集成的互操作协议组成的。
UXTO 原生的原语:同构绑定
RGB++,是基于 RGB 设计思想开发的比特币 L1 资产发行协议。RGB++ 的工程实现,同时继承了 CKB 和 RBG 的技术原语。它有使用 RGB 的 “一次性密封” 和客户端验证技术,同时通过同构绑定将比特币 UTXO 映射到 CKB 主网的 Cell(扩展版的 UTXO),并使用 CKB 和比特币链上的脚本约束来验证状态计算的正确性和所有权变更的有效性。
换言之,RGB++ 是用 CKB 链上的 Cell 表达 RGB 资产的所有权关系。它把原本存放在 RGB 客户端本地的资产数据,挪到 CKB 链上用 Cell 的形式表达出来,与比特币 UTXO 之间建立映射关系,让 CKB 充当 RGB 资产的公开数据库与链下预结算层,替代 RGB 客户端,实现更可靠的数据托管与 RGB 合约交互

RGB++ 的同构绑定(图源:RGB++ Protocol Light Paper )

Cell 是 CKB 的基本数据存储单元,可以包含各种数据类型,如 CKBytes、代币、TypeScript 代码或序列化数据(如 JSON 字符串)。每个 Cell 都包含一个小程序,称为 Lock Script,它定义了 Cell 的所有者。Lock Script 既支持比特币主网的脚本,如多签、哈希锁、时间锁等,也允许包含一个 Type Script 来执行特定的规则,以控制其使用。这使开发人员能够根据不同的用例定制智能合约,例如发行 NFT,空投代币、AMM Swap 等等。
RGB 协议通过使用 OP RETURN 操作码将链下交易的状态根附加到一个 UTXO 的 output,将该 UTXO 作为状态信息的容器。然后,RGB++ 将这个由 RGB 构建的状态信息容器映射到 CKB 的 Cell 上,将状态信息保存在 Cell 的 type 和 data 中,将这个容器 UTXO 作为 Cell 状态所有者。

RGB++ 交易生命周期(图源:RGB++ Protocol Light Paper )

如上图所示,一个完整的 RGB++ 交易生命周期如下:
链下计算。当发起 1 笔同构绑定的 Tx 时,要首先选择比特币主网的一个新的 UTXO btc_utxo#2 作为一次性密封的容器,再在链下对原 Cell 同构绑定的 UTXO btc_utxo#1、新 Cell 同构绑定的 btc_utxo#2、以原 Cell 作为输入新 Cel 作为输出的 CKB TX 进行哈希计算生成一笔承诺。提交比特币交易。RGB++ 发起一笔比特币主网的 Tx,将与原 Cell 同构绑定的 btc_utxo#1 作为输入,使用 OP RETURN 将上一步生成的那笔承诺作为输出。提交 CKB 交易。在 CKB 主网执行之前链下计算生成的 CKB Tx。链上验证。CKB 主网运行一个比特币主网轻客户端验证整个系统的状态变更。这点与 RGB 非常不同,RGB 的状态变更验证采用的 P2P 机制,需要 Tx 的发起方与接收方同时在线且只对相关的 TX 图谱进行交互式验证。
基于以上同构绑定逻辑实现的 RGB++,与 RGB 协议相比,在让渡部分隐私性的同时,获得了一些新特性:区块链增强的客户端验证、交易折叠、无主合约的共享状态和非交互式转账。
区块链增强的客户端验证。RGB++ 允许用户选择采用PoW维持共识安全 CKB 验证状态计算和 URXO-Cell 的所有权变更。交易折叠。RGB++ 支持将多笔 Cell 映射到单笔 UTXO 上,从而实现 RGB++ 的弹性扩展。无主智能合约和共享状态。UTXO 状态数据结构实现图灵完备智能合约的一大困难,就是无主智能合约和共享状态。RGB++ 可以利用 CKB 的全局状态 Cell 和意图 Cell 解决这一问题。非交互式转账。RGB++ 将 RGB 的客户端验证流程变成可选项,不再强制要求交互式转账。用户选择 CKB 验证状态计算和所有权变更的话,交易的交互体验与比特币主网保持一致。

此外,RGB++还继承了 CKB 主网 Cell 的状态空间私有化特性,RGB++ 每笔 TX 除了支付使用比特币主网区块空间的矿工费之外,还需要额外支付租赁 Cell 状态空间的费用(这部分费用在 Cell 消费之后原路返回)。Cell 的状态空间私有化,是 CKB 发明的一种应对区块链主网状态爆炸的防御机制,Cell 状态空间的租赁者在使用期间需要持续的付费(以被 CKB 流通代币通胀的形式稀释价值)。这使得 RGB++ 协议是一种负责任的比特币主网可编程性扩展协议,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限制对比特币主网区块空间的滥用现象。
去信任的 L1<>L2 互操作:Leap
RGB++ 的同构绑定,是一种共时性的原子实现逻辑,要么同时发生,要么同时翻转,不存中间状态。所有的 RGB++ 交易都会在 BTC 和 CKB 链上同步各出现一笔交易。前者与 RGB 协议的交易兼容,后者则取代了客户端验证的流程,用户只需要检查 CKB 上的相关交易即可验证这笔 RGB++ 交易的状态计算是否正确。但用户也可以不使用 CKB 链上的交易作为验证依据,利用 UTXO 的局部相关 Tx 图谱,独立地对 RGB++ 交易进行验证(交易折叠等部分功能仍然需要依赖 CKB 的区块头哈希做防双花验证)。
因此,RGB++ 与 CKB 主网之间的资产跨链,并不依赖引入额外的社会信任假设,如跨链桥的中继层、EVM 兼容 Rollup 的中心化多签金库等等。RGB++ 资产可以原生的、去信任的从比特币主网转移到 CKB 主网,或者从 CKB 主网转移到比特币主网。CKB 将这个跨链工作流称之为 Leap。
RGB++ 与 CKB 之间是松耦合的关系。除了支持比特币 L1 层的资产(不限于 RGB++ 协议原生资产,包括采用 Runes、Atomicals、Taproot Assets 等协议发行的资产)Leap 到 CKB 之外,RGB++ 协议还支持 Leap 到 Cardano 等其他 UTXO 图灵完备链。同时,RGB++ 还支持比特币 L2 资产 Leap 到比特币主网。

RGB++ 的扩展功能和应用实例

RGB++ 协议原生支持发行同质化代币和 NFT。
RGB++ 的同质化代币标准是 xUDT ,NFT 标准是 Spore 等。
xUDT 标准支持多种同质化代币发行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集中分发、空投、订阅等。代币总量还可以在无上限和预设上限之间进行选择。对于预设上限的代币,可以使用状态共享方案来验证每次发行的总数是否小于或等于预设上限。
NFT 标准中的 Spore,会在链上存储所有元数据,实现了 100% 的数据可用性安全。Spore 协议发行的资产 DOB(Digital Object,数码物),类似于 Ordinals NFT,但是有更加丰富的特性和玩法。
作为客户端验证协议,RGB 协议天然支持状态通道和闪电网络,但受限于比特币的脚本计算能力,把 BTC 之外的资产去信任引入进闪电网络非常困难。但 RGB++ 协议可以利用 CKB 的图灵完备脚本系统,实现基于 CKB 的 RGB++ 资产的状态通道和闪电网络。
有了以上标准和功能,RGB++ 协议的用例不像其他比特币主网可编程协议那样局限在简单的资产发行场景,而支持资产交易、资产借贷、CDP 稳定币等复杂应用场景。例如,RGB++ 同构绑定逻辑结合比特币主网原生的 PSBT 脚本,可以实现一种订单簿网格形态的 DEX。

比特币 L2 RaaS 服务商:UTXO Stack

UTXO 同构比特币 L2 vs EVM 兼容比特币 Rollup L2
在图灵完备的比特币可编程性实现方案市场竞争中,DriveChain、恢复OPCAT 操作码等方案由于需要比特币协议层的变更,需要的时间和成本具有非常大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 现实主义路线中的 UTXO 同构比特币 L2 和 EVM 兼容比特币 Rollup L2 更受到开发者和资本的认可。UTXO 同构比特币 L2,以 CKB 为代表。EVM 兼容比特币 Rollup L2,以 MerlinChain 和 BOB 为代表。
实事求是地讲,比特币 L1 资产发行协议在比特币社区中刚刚开始形成局部共识,比特币 L2 的社区共识度则处在更早期。但在这个前沿领域,《比特币杂志》和 Pantera 已经尝试通过借鉴以太坊 L2 的概念结构为比特币 L2 设定定义范围。
在他们眼中,比特币 L2 应该具有以下 3 点特性:
使用比特币作为原生资产。比特币L2必须将比特币作为其主要的结算资产。使用比特币作为结算机制来强制执行交易。比特币L2的用户必须能够强制返回其在一层资产控制权(可信或不可信)。展示对比特币的功能依赖性。如果比特币主网失效但比特币L2系统仍然可保持运行,那么该系统不是比特币的L2。[4]

换言之,他们认为的比特币 L2 应该具有基于比特币主网的数据可用性验证、逃生舱机制、BTC 作为比特币 L2 Gas 代币等。这样看来,在他们潜意识中,是将 EVM 兼容 L2 范式作为比特币 L2 的标准模板。
但比特币主网薄弱的状态计算和验证能力在短期内无法实现特性 1 和特性 2,在这种情况情况下 EVM 兼容 L2 属于完全依赖社会信任假设的链下扩展方案,尽管它们在白皮书写着未来集成 BitVM 进行数据可用性验证和与比特币主网联合挖矿增强安全性。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这些 EVM 兼容 Rollup L2 是假的比特币 L2,而是它们没有在安全性、去信任性和可扩展性之间做到很好的平衡。而且比特币生态引入以太坊的图灵完备解决方案,易被比特币 Maxi 视作对扩容主义路线的绥靖。
因此,UTXO 同构比特币 L2 天然在正统性和比特币社区共识程度上优于 EVM 兼容 Rollup L2。
UTXO Stack 的特性:分形比特币主网
如果说以太坊 L2 是以太坊的分形,那么比特币 L2 理应是比特币的分形。
CKB 生态的 UTXO Stack 为开发者一键启动 UTXO 比特币 L2,并原生集成 RGB++ 协议能力。这使得比特币主网和使用 UTXO Stack 开发的 UTXO 同构比特币 L2 之间,可以通过 Leap 机制实现无缝互操作。UTXO Stack 支持质押 BTC、CKB 以及 BTC L1 资产来保障 UTXO 同构比特币 L2 的安全。

UTXO Stack 架构(图源:Medium)

UTXO Stack 目前支持 RGB++ 资产在比特币闪电网络——CKB 闪电网络——UTXO Stack 平行 L2 们之间自由流转和互操作。除此之外,UTXO Stack 还支持 Runes、Atomicals、Taproot Assets、Stamps 等基于 UTXO 的比特币 L1 可编程性协议资产在 UTXO Stack 平行 L2 们——CKB 闪电网络——比特币闪电网络之间自由流转和互操作。
UTXO Stack 将模块化范式引入到比特币 L2 的构建领域中,用同构绑定巧妙绕过了比特币主网状态计算和数据可用性验证问题。在这个模块化堆栈中,比特币的角色是共识层和结算层,CKB 的角色是数据可用性层,而 UTXO Stack 平行 L2 们的角色是执行层。

比特币可编程性的成长曲线与CKB的未来
比特币可编程性的成长曲线与 CKB 的未来
事实上,比特币的数字黄金叙事与比特币的可编程叙事之间内在的紧张关系,比特币社区中一些 OG 将 23 年以来兴起的比特币 L1 可编程协议视作对比特币主网的新一轮粉尘攻击热潮。某种程度上,比特币核心开发者 Luke 与 BRC20 粉丝之间的口水战,是继支持图灵完备与否之争、大小区块之争之后,比特币 Maxi 与扩容主义者的第三次世界大战。
但其实存在另一种视角,将比特币视作数字黄金的 APP Chain。在这种视角下,正是数字黄金的底层去中心化账本这一定位,形塑了如今的比特币主网 UTXO 集形态和可编程协议特性。但如果我没记错的话,中本聪愿景是想让比特币成为一种 P2P 电子货币。数字黄金对可编程性的需求是保险箱和金库,货币对可编程性的需求是中央银行-商业银行的流通网络。所以说比特币的可编程性增强协议并不是离经叛道的行为,而是回归中本聪愿景。

比特币是第一个 AppChain (图源:@tokenterminal)

我们借鉴 Gartner Hype Cycle 的研究方法,可以将比特币可编程性方案们划分为 5 个阶段
技术萌芽期:DriveChain、UTXO Stack、BitVM 等期望膨胀期:Runes、RGB++、EVM Rollup 比特币 L2 等泡沫破灭期:BRC20、Atomicals 等稳步复苏期:RGB、闪电网络、比特币侧链等成熟高原期:比特币脚本、Taproot 脚本、哈希时间锁等
CKB 的未来:比特币生态的 OP Stack+EigenLayer
无论是 EVM 兼容比特币 Rollup L2,还是 UTXO 同构比特币 L2,亦或者是 DriveChain 等新范式,图灵完备可编程性的诸种实现方案,最终都指向比特币主网作为共识层和结算层。
正如趋同进化在自然界一再发生那样,可以预期比特币生态图灵完备可编程性的发展趋势将在某些方面与以太坊生态呈现一定程度的一致性。但这个一致性,又不会是简单复刻以太坊的技术堆栈到比特币生态,而是利用比特币原生的技术栈(以 UTXO 为基础的可编程性)实现相似的生态结构。
CKB 的 UTXO Stack 与 Optimism 的 OP Stack 的定位非常相似,OP Stack 是在执行层保持与以太坊主网的强等效性和一致性,UTXO Stack 则是在执行层保持与比特币主网的强等效性和一致性。同时,UTXO Stack 与 OP Stack 结构一样,都是平行结构。

CKB 生态现状(图源:CKB 社区)
未来 UTXO Stack 将推出共享序列器、共享安全性、共享流动性、共享验证集等 RaaS 服务,进一步降低开发者启动 UTXO 同构比特币 L2 的成本和难度。目前已经有一大批去中心化稳定币协议、AMM DEX、 借贷协议、自主世界等项目,计划采用 UTXO Stack 构建 UTXO 同构比特币 L2 作为其底层共识基础设施。
与其他比特币安全性抽象协议不同,CKB 的共识机制是与比特币主网一致的 PoW 共识机制,由机器算力维持共识账本的一致性。但 CKB 的代币经济学与比特币存在一些区别。为保持区块空间生产和消耗行为激励的一致性,比特币选择引入权重和 vByte 机制计算状态空间使用费,CKB 则选择将状态空间私有化。
CKB 的代币经济学由基础发行和二级发行两部分组成。基础发行的所有 CKB 完全奖励给矿工,二级发行的 CKB 的目的收取状态租金,二级发行的具体分配比例取决于当前流通的 CKB 在网络中的使用方式。
举个例子,假设所有流通的 CKB 中,有 50% 用于存储状态,30% 锁定在 NervosDAO 中,20% 完全保持的流动性。那么,二级发行的 50% (即存储状态的租金)将分配给矿工,30% 将分配给 NervosDAO 储户,剩余的 20% 将分配给国库基金。
这种代币经济模型能够约束全局状态的增长,协调不同网络参与者(包括用户、矿工、开发者和代币持有者)的利益,创建一个对每个人都有利的激励结构,这与市场上其他 L1 的情况有所不同。
此外,CKB 允许单个 Cell 占用最大 1000 字节的状态空间,这赋予了 CKB 上的 NFT 资产一些其他区块链同类资产不具有奇异特性,比如原生携带 Gas 费、状态空间的可编程性等等。这些奇异特性,使得 UTXO Stack 非常适合作为自主世界项目的基础设施来构建数字物理现实。
UTXO Stack 允许比特币 L2 开发者使用 BTC、CKB 以及其他比特币 L1 资产质押参与其网络共识。
总结

比特币发展到图灵完备的可编程方案阶段,是不可避免的。但图灵完备的可编程性,不会发生在比特币主网,而是发生在链下(RGB、BitVM)或者比特币 L2 上(CKB、EVM Rollup、DriveChain)。
按照历史经验,这些协议上将有 1 条协议最终发展成为垄断性的标准协议。
决定比特币可编程性协议竞争力的关键因子有二:1. 不依赖额外社会信任假设的实现 BTC 在 L1<>L2 之间的自由流转;2. 吸引足够规模的开发者、资金和用户进入其 L2 生态。
CKB 作为比特币可编程性解决方案,利用同构绑定+CKB 网络替代客户端验证的解决方案,实现了比特币 L1 层资产在 L1<>L2 之间的自由流转,且不依赖额外社会信任假设。而且受益处于 CKB Cell 的状态空间私有化特性,RBG++ 并没有像其他比特币可编程性协议那样给比特币主网带来状态爆炸的压力。
近期,通过 RGB++ 首批资产发行初步完成了生态的热启动,为 CKB 生态成功 onboard 了约 15 万新用户和一批新开发者。如比特币 L1 可编程性协议 Stamps 生态的一站式解决方案 OpenStamp,已选择使用 UTXO Stack 构建服务于 Stamps 生态的 UTXO 同构比特币 L2。

下一阶段,CKB 将重点放在生态应用建设、实现 BTC 在 L1<>L2 之间的自由流转、集成闪电网络等方面,力争成为未来的比特币的可编程性层。

文章中提到的部分链接:
[1] https://nakamoto.com/what-are-the-key-properties-of-bitcoin/
[2] https://www.btcstudy.org/2022/09/07/on-the-programmability-of-bitcoin-protocol/#一-引言
[3] https://medium.com/@ABCDE.com/cn-abcde-我们为什么要投资utxo-stack-91c9d62fa74e
[4] https://bitcoinmagazine.com/technical/layer-2-is-not-a-magic-incantation 
Архитектурные особенности Bitcoin, или что не так с BRC-20? #bitcoin #brc-20 #utxo Если Ethereum функционирует по модели, основанной на учетных записях, то Bitcoin использует для управления транзакциями модель Unspent Transaction Output (UTXO), где каждая транзакция состоит из входов и выходов данных. Во время транзакции входные данные удаляются, и создаются новые выходные данные. Новые выходы, называемые UTXO, представляют собой неизрасходованный остаток, который может быть использован в последующих транзакциях. По сути, UTXO — это BTC, остающиеся в кошельке после завершения транзакций. Эта система крайне важна для Биткоина — она обеспечивает надежный способ отслеживания прав собственности и предотвращает двойное расходование BTC. Каждый UTXO может быть израсходован только один раз, а все ноды сети Биткоин проверяют транзакции, гарантируя, что UTXO не тратятся дважды, тем самым обеспечивая целостность и безопасность блокчейна.
Архитектурные особенности Bitcoin, или что не так с BRC-20?

#bitcoin #brc-20 #utxo

Если Ethereum функционирует по модели, основанной на учетных записях, то Bitcoin использует для управления транзакциями модель Unspent Transaction Output (UTXO), где каждая транзакция состоит из входов и выходов данных. Во время транзакции входные данные удаляются, и создаются новые выходные данные. Новые выходы, называемые UTXO, представляют собой неизрасходованный остаток, который может быть использован в последующих транзакциях. По сути, UTXO — это BTC, остающиеся в кошельке после завершения транзакций.

Эта система крайне важна для Биткоина — она обеспечивает надежный способ отслеживания прав собственности и предотвращает двойное расходование BTC. Каждый UTXO может быть израсходован только один раз, а все ноды сети Биткоин проверяют транзакции, гарантируя, что UTXO не тратятся дважды, тем самым обеспечивая целостность и безопасность блокчейна.
科普|UTXO 是什么?#UTXO 的英文是 Unspent Transaction Output ,翻译过来叫 “未消费的交易输出”。应该这么说,比特币的核心概念交易,交易的核心知识点就是 UTXO ,所以这篇中咱们好好聊聊这个 UTXO。 交易的组成要素 比特币中是没有账户这个概念的,所谓一个地址的余额,其实就是统计这个地址相关的所有交易,然后运算出来的。所以我们把显微镜调调焦距,先看看一个交易中都包含哪些要素。 第一个要素是输入,也就是 Input。首先,并不是所有的交易都有这一项。比如每个区块里面都有一个矿工自治的特殊交易,也就是所谓的 coinbase 交易,它就是一个没有 Input 的交易。这个交易中直接把一定数量的比特币转出给制作这个区块的矿工。除了这个特例之外,其他的交易都是有输入的。比如小明想给小刚转账1个比特币,这个交易的 Input 应该是啥呢?是和小明的地址相关的一些交易,更准确的说,就是这些交易中包含的属于小明地址的未消费的交易输出,也就是 UTXO 。 于是我们就很自然的进入了第二个要素,也就是交易中应该包含输出。“输出”是个术语,英文叫 Output。在小明给小刚转账一个比特币的交易中,交易的 Output 就是指向小张的地址的这一个比特币。这样,UTXO 中的后三个字母 TXO ,其中 TX 代表交易,O 代表 Output,我们就理解了。 最后一个 U 指的是 Unspent,也就是未消费。小张如果从来没有用这个 Output 做过其他交易的输入,那么这个 Output 就是没有被消费过的,就是 UTXO。 最后一个要素就是手续费,一个非 coinbase 交易中输入要等于输出加上手续费,手续费是要转账给矿工的。讨论中为了简便,我们忽略手续费这一项。 理解的比特币交易的基本组成其实也就理解了 UTXO。到任何一个比特币浏览器中点开一个具体的交易,详情中可以看到咱们刚刚说的这几个要素。 凑输入和找零 UTXO 有个特点,就是跟硬币一样,不能掰开用,那么交易过程中如何凑够输入金额,又如何找零的呢? 小明给小刚转账 1 比特币。整个过程是这样的,小明要收集足够的输入,比如小明的地址对应的以往交易中,找到了一个面值为 0.9 的 UTXO,不够 1 比特币,好在交易中是允许有多个输入的,所以小明又找到了一个面值 0.2 的 UTXO,这样在这次转账的交易中,就会有两个输入。同时输出也会有两个,一个是指向小刚地址,面值是 1 比特币。另一个指向小明的地址,面值是 0.1 比特币,这个输出就是找零了。 梳理一下,整个流程是这样的:小明首先要凑够足够面额的 Input,这里他找到了两个 Input,而这两个 Input 本身都是以往交易的 Output。这两个 Output 在未消费之前,就是 UTXO,但是当前交易一旦生效,它们两个就会被消耗掉,而本交易中又会生成两个新的 UTXO,一个指向小明,一个指向小刚。相当于小明和小刚各种领到手一个硬币,未来可以在其他交易中去消费。而小明和小刚各自地址的余额,其实就是各自对应的所有 UTXO 的总和。 这样,交易中如何去凑够输入,如何生成输出,并进行找零,我们就清楚了。 为何使用 UTXO 模型? 到这里我们就有一个疑问了,比特币不就是个大账本吗?为何不采用账户模型,而要采用 UTXO 模型呢? 账户模型是传统银行或者类似于支付宝这种服务的基本模型,这个模型下,我有一个自己对应的账户,上面记录我有 13 块钱,那么 13 这个数字是明明白白记录到系统中的。账户模型的确是非常简单,也非常灵活,以太坊以及一些其他区块链项目中采用的就是账户模型。 再看看比特币,小明有 13 个币,其实区块链上是根本没有 13 这个数字的,因为区块链上只有交易。但是我们打开比特币的区块链浏览器,是可以看到一个地址对应的余额的,这是区块链浏览器自己运算出来的,不是区块链上本来就有的。 但是很多高手会说 UTXO 是一个非常棒的模型,主要是因为 UTXO 非常适合并行运算,这个特点在分布式的计算机网络中显得非常的巧妙。具体细节不是本文要关心的,推荐阅读《UTXO 和 Account 模型对比》,里面有更详细的论述。 总结 UTXO 咱们就聊到这里,来总结几句。 UTXO 是理解比特币交易的枢纽性概念,想要理解比特币底层原理的同学,这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坑。每个交易中,可以包含多个输入,并且通常包含两个输出,输出总额加上手续费正好等于输入总额。每个输出都跟硬币一样,有自己的一个面值,而且属于某个特定地址。还没有被当做其他交易的输入使用的输出,就是 “未消费交易输出”,就是 UTXO。 UTXO 模型中没有账户的概念,所以对比账户模型显得稍微绕一些,但是它本身其实也是有巨大优点的,例如非常有利于在分布式系统中进行并行计算处理。$CKB $BTC

科普|UTXO 是什么?

#UTXO 的英文是 Unspent Transaction Output ,翻译过来叫 “未消费的交易输出”。应该这么说,比特币的核心概念交易,交易的核心知识点就是 UTXO ,所以这篇中咱们好好聊聊这个 UTXO。
交易的组成要素
比特币中是没有账户这个概念的,所谓一个地址的余额,其实就是统计这个地址相关的所有交易,然后运算出来的。所以我们把显微镜调调焦距,先看看一个交易中都包含哪些要素。

第一个要素是输入,也就是 Input。首先,并不是所有的交易都有这一项。比如每个区块里面都有一个矿工自治的特殊交易,也就是所谓的 coinbase 交易,它就是一个没有 Input 的交易。这个交易中直接把一定数量的比特币转出给制作这个区块的矿工。除了这个特例之外,其他的交易都是有输入的。比如小明想给小刚转账1个比特币,这个交易的 Input 应该是啥呢?是和小明的地址相关的一些交易,更准确的说,就是这些交易中包含的属于小明地址的未消费的交易输出,也就是 UTXO 。
于是我们就很自然的进入了第二个要素,也就是交易中应该包含输出。“输出”是个术语,英文叫 Output。在小明给小刚转账一个比特币的交易中,交易的 Output 就是指向小张的地址的这一个比特币。这样,UTXO 中的后三个字母 TXO ,其中 TX 代表交易,O 代表 Output,我们就理解了。
最后一个 U 指的是 Unspent,也就是未消费。小张如果从来没有用这个 Output 做过其他交易的输入,那么这个 Output 就是没有被消费过的,就是 UTXO。
最后一个要素就是手续费,一个非 coinbase 交易中输入要等于输出加上手续费,手续费是要转账给矿工的。讨论中为了简便,我们忽略手续费这一项。
理解的比特币交易的基本组成其实也就理解了 UTXO。到任何一个比特币浏览器中点开一个具体的交易,详情中可以看到咱们刚刚说的这几个要素。
凑输入和找零
UTXO 有个特点,就是跟硬币一样,不能掰开用,那么交易过程中如何凑够输入金额,又如何找零的呢?
小明给小刚转账 1 比特币。整个过程是这样的,小明要收集足够的输入,比如小明的地址对应的以往交易中,找到了一个面值为 0.9 的 UTXO,不够 1 比特币,好在交易中是允许有多个输入的,所以小明又找到了一个面值 0.2 的 UTXO,这样在这次转账的交易中,就会有两个输入。同时输出也会有两个,一个是指向小刚地址,面值是 1 比特币。另一个指向小明的地址,面值是 0.1 比特币,这个输出就是找零了。
梳理一下,整个流程是这样的:小明首先要凑够足够面额的 Input,这里他找到了两个 Input,而这两个 Input 本身都是以往交易的 Output。这两个 Output 在未消费之前,就是 UTXO,但是当前交易一旦生效,它们两个就会被消耗掉,而本交易中又会生成两个新的 UTXO,一个指向小明,一个指向小刚。相当于小明和小刚各种领到手一个硬币,未来可以在其他交易中去消费。而小明和小刚各自地址的余额,其实就是各自对应的所有 UTXO 的总和。
这样,交易中如何去凑够输入,如何生成输出,并进行找零,我们就清楚了。

为何使用 UTXO 模型?
到这里我们就有一个疑问了,比特币不就是个大账本吗?为何不采用账户模型,而要采用 UTXO 模型呢?
账户模型是传统银行或者类似于支付宝这种服务的基本模型,这个模型下,我有一个自己对应的账户,上面记录我有 13 块钱,那么 13 这个数字是明明白白记录到系统中的。账户模型的确是非常简单,也非常灵活,以太坊以及一些其他区块链项目中采用的就是账户模型。
再看看比特币,小明有 13 个币,其实区块链上是根本没有 13 这个数字的,因为区块链上只有交易。但是我们打开比特币的区块链浏览器,是可以看到一个地址对应的余额的,这是区块链浏览器自己运算出来的,不是区块链上本来就有的。
但是很多高手会说 UTXO 是一个非常棒的模型,主要是因为 UTXO 非常适合并行运算,这个特点在分布式的计算机网络中显得非常的巧妙。具体细节不是本文要关心的,推荐阅读《UTXO 和 Account 模型对比》,里面有更详细的论述。

总结
UTXO 咱们就聊到这里,来总结几句。
UTXO 是理解比特币交易的枢纽性概念,想要理解比特币底层原理的同学,这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坑。每个交易中,可以包含多个输入,并且通常包含两个输出,输出总额加上手续费正好等于输入总额。每个输出都跟硬币一样,有自己的一个面值,而且属于某个特定地址。还没有被当做其他交易的输入使用的输出,就是 “未消费交易输出”,就是 UTXO。
UTXO 模型中没有账户的概念,所以对比账户模型显得稍微绕一些,但是它本身其实也是有巨大优点的,例如非常有利于在分布式系统中进行并行计算处理。$CKB $BTC
--
Bullish
(mononautical) someone is spending a lot of money and effort splitting out #ordinal sats right now. the majority of this block is occupied by a giant web of transactions, grinding a single 10,000 sat #utxo down into individual #satoshis and then weaving them into 10k separate dust-sized outputs. this one operation filled about 1.5 blocks, at a total cost of ~0.2 #BTC in transaction fees. (https://mempool.space/block/000000000000000000033e1bbe78537846b8e4711db1cb674c6bc5de9c1613b2)
(mononautical)

someone is spending a lot of money and effort splitting out #ordinal sats right now.

the majority of this block is occupied by a giant web of transactions, grinding a single 10,000 sat #utxo down into individual #satoshis and then weaving them into 10k separate dust-sized outputs.

this one operation filled about 1.5 blocks, at a total cost of ~0.2 #BTC in transaction fees.
(https://mempool.space/block/000000000000000000033e1bbe78537846b8e4711db1cb674c6bc5de9c1613b2)
--
Bullish
🚨 Costly Mistake: Someone Paid 8.18 BTC in Fees! 😬 A recent transaction reveals an accidental fee payment of 8.18 $BTC likely intended to be around ($0.66). The transaction appears to be an attempted Thorchain swap of #ETH for #USDT The transaction includes 8 inputs but seems to have been designed for just 1 input. The additional inputs appear to have been consolidated without updating the change output, resulting in a massive fee overpayment. The output values sum to exactly 2,416 sats less than the first input value, which would have been a sensible fee for an 11.25 sats/vB rate. The OP_RETURN content, a standard #Thorchain protocol format, indicates an ETH-format address with prior Thorchain activity. This suggests the issue may have originated in Thorchain wallet software or from manual transaction editing. Possible Causes: 1. Wallet Software Bug: A flaw in Thorchain wallet software might have caused unnecessary inputs to be included without recalculating the change. 2. Manual Error: A poorly executed attempt to edit an existing transaction (e.g., to adjust fees) could have led to this. 3. Improper #UTXO Selection: Additional inputs were likely added without properly balancing the transaction. Can This Be Recovered? Unfortunately, recovery is difficult: Miner Goodwill: If the miner hasn’t claimed the fee, they might refund it. However, this is rare since most miners prioritize processing fees automatically. Thorchain Support: If it’s a wallet issue, contacting Thorchain developers or wallet providers could help, but compensation isn’t guaranteed. Community Awareness: Publicizing the error might encourage the involved parties to assist. This incident highlights how important it is to have robust wallet software and user awareness in the crypto space. If Thorchain or wallet software is at fault, they may need to investigate and implement safeguards to prevent similar issues in the future. Have you experienced or seen anything similar? $BTC {future}(BTCUSDT)
🚨 Costly Mistake: Someone Paid 8.18 BTC in Fees! 😬

A recent transaction reveals an accidental fee payment of 8.18 $BTC likely intended to be around ($0.66). The transaction appears to be an attempted Thorchain swap of #ETH for #USDT

The transaction includes 8 inputs but seems to have been designed for just 1 input. The additional inputs appear to have been consolidated without updating the change output, resulting in a massive fee overpayment. The output values sum to exactly 2,416 sats less than the first input value, which would have been a sensible fee for an 11.25 sats/vB rate.

The OP_RETURN content, a standard #Thorchain protocol format, indicates an ETH-format address with prior Thorchain activity. This suggests the issue may have originated in Thorchain wallet software or from manual transaction editing.

Possible Causes:

1. Wallet Software Bug: A flaw in Thorchain wallet software might have caused unnecessary inputs to be included without recalculating the change.

2. Manual Error: A poorly executed attempt to edit an existing transaction (e.g., to adjust fees) could have led to this.

3. Improper #UTXO Selection: Additional inputs were likely added without properly balancing the transaction.

Can This Be Recovered?

Unfortunately, recovery is difficult:

Miner Goodwill: If the miner hasn’t claimed the fee, they might refund it. However, this is rare since most miners prioritize processing fees automatically.

Thorchain Support: If it’s a wallet issue, contacting Thorchain developers or wallet providers could help, but compensation isn’t guaranteed.

Community Awareness: Publicizing the error might encourage the involved parties to assist.

This incident highlights how important it is to have robust wallet software and user awareness in the crypto space. If Thorchain or wallet software is at fault, they may need to investigate and implement safeguards to prevent similar issues in the future.

Have you experienced or seen anything similar?
$BTC
UTXO Stack 将推出首个 BTC 生态 AppChain 服务 RGB++ Layer 的金融资产和应用 UTXO Stack 将推出首个 BTC 生态 AppChain,主要服务于 BTC 生态系统内的金融业务。该金融链将承载 RGB++ Layer上的资产和应用,包括交易、借贷、稳定币、IDO 和其他 dapp,促进 BTCFi 的加速到来。测试链将于 Q3 开放测试。 该 AppChain 采用 #UTXO 模型和 #PoS 机制,由于 UTXO 模型固有的并行处理能力,允许超高交易处理速度和极低的交易费用。用户可以使用 JoyID、OKX Wallet 和 Gate Wallet 等比特币钱包与 AppChain 进行交互,无感使用 RGB++ Layer。并使用 CKB 智能合约质押 CKB、ccBTC 和 RGB++ 等资产。 作为首条基于 UTXO 模型的 AppChain,该金融链将向社区展示 UTXO Model 在可扩展性、安全性、交易速度和费用方面的优势。我们期待未来有更多基于 UTXO Stack 构建的社区 AppChain,包括社交链、游戏链等,进一步扩展比特币生态的功能和应用。
UTXO Stack 将推出首个 BTC 生态 AppChain 服务 RGB++ Layer 的金融资产和应用

UTXO Stack 将推出首个 BTC 生态 AppChain,主要服务于 BTC 生态系统内的金融业务。该金融链将承载 RGB++ Layer上的资产和应用,包括交易、借贷、稳定币、IDO 和其他 dapp,促进 BTCFi 的加速到来。测试链将于 Q3 开放测试。

该 AppChain 采用 #UTXO 模型和 #PoS 机制,由于 UTXO 模型固有的并行处理能力,允许超高交易处理速度和极低的交易费用。用户可以使用 JoyID、OKX Wallet 和 Gate Wallet 等比特币钱包与 AppChain 进行交互,无感使用 RGB++ Layer。并使用 CKB 智能合约质押 CKB、ccBTC 和 RGB++ 等资产。

作为首条基于 UTXO 模型的 AppChain,该金融链将向社区展示 UTXO Model 在可扩展性、安全性、交易速度和费用方面的优势。我们期待未来有更多基于 UTXO Stack 构建的社区 AppChain,包括社交链、游戏链等,进一步扩展比特币生态的功能和应用。
🔥 Messari 发布 CKB 深度研报啦🚀 🌟全球顶尖分析机构 Messari Crypto 发布深度研究报告,全面解析 #Nervos #CKB 如何突破比特币的可编程性和可扩展性限制! #Messari 认为 ✅CKB 通过其独特的 #UTXO 扩展模型(Cell Model)和定制虚拟机(CKB-VM),显著改善了比特币的编程限制 ✅ RGB ++ 协议,为比特币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智能合约执行环境和资产发行能力,极大地扩展了比特币的实用性,使其成为比特币的执行和数据可用性层 ✅ 研报也提到了¥UTXO Stack 和 CKB 闪电网络等项目在提升比特币可扩展性方面的潜力 📈 研报中提到,自 2024 年 4 月 RGB++ 协议主网上线以来,基于该协议在比特币上发行资产的项目数量激增,CKB 的链上交易活动也随之急速增长,4 月份新增地址数量接近 40 万,环比增长 181%。 🔍研报指出,在 #比特币 L2 解决方案的竞争中,CKB 在尊重比特币原始精神的基础上,通过原生扩展其功能,为比特币生态带来了全新的可能 💡 随着生态的持续成熟和更多创新项目的加入,CKB 将会成为比特币生态中的关键支柱,为全球区块链技术的发展贡献新的动力 🔍阅读中文版:[Messari 研报:深度解析 Nervos Network(CKB)](https://app.binance.com/uni-qr/cart/9868999231729?l=zh-CN&r=36805497&uc=web_square_share_link&uco=dqvqqKkM296yebCj7uHeFA&us=copylink)
🔥 Messari 发布 CKB 深度研报啦🚀

🌟全球顶尖分析机构 Messari Crypto 发布深度研究报告,全面解析 #Nervos #CKB 如何突破比特币的可编程性和可扩展性限制!

#Messari 认为
✅CKB 通过其独特的 #UTXO 扩展模型(Cell Model)和定制虚拟机(CKB-VM),显著改善了比特币的编程限制
✅ RGB ++ 协议,为比特币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智能合约执行环境和资产发行能力,极大地扩展了比特币的实用性,使其成为比特币的执行和数据可用性层
✅ 研报也提到了¥UTXO Stack 和 CKB 闪电网络等项目在提升比特币可扩展性方面的潜力

📈 研报中提到,自 2024 年 4 月 RGB++ 协议主网上线以来,基于该协议在比特币上发行资产的项目数量激增,CKB 的链上交易活动也随之急速增长,4 月份新增地址数量接近 40 万,环比增长 181%。

🔍研报指出,在 #比特币 L2 解决方案的竞争中,CKB 在尊重比特币原始精神的基础上,通过原生扩展其功能,为比特币生态带来了全新的可能

💡 随着生态的持续成熟和更多创新项目的加入,CKB 将会成为比特币生态中的关键支柱,为全球区块链技术的发展贡献新的动力

🔍阅读中文版:Messari 研报:深度解析 Nervos Network(CKB)
Messari 研报:深度解析 Nervos Network(CKB)本文是 Messari 撰写的英文报告《Understanding Nervos Network (CKB): A Comprehensive Overview》的中文翻译版。本译文仅供参考,不具有法律效力。如有任何歧义,请以英文原文为准。我们已尽最大努力确保翻译的准确性,但不对因翻译可能造成的任何错误或遗漏承担责任。本报告的所有权利(包括但不限于版权、商标权和其他知识产权)均归 Messari 所有。本中文译文的发布已获得 Messari 的授权。在阅读、使用或传播本译文时,请遵守与原英文版相同的使用条款和限制。 摘要 #Nervos Network 在比特币的核心技术基础上进行了扩展,通过可扩展的一层区块链为#比特币 Layer 2 (L2) 提供支持。为了改善比特币的编程限制,Nervos Network 采用了一个定制的模型(Cell 模型)进行状态存储,以及定制的虚拟机(CKB-VM)来执行交易。Nervos 通过 RGB++ 扩展了比特币的可用性,RGB++ 是一个基于原始 RGB 协议的资产发行协议,旨在将 CKB 定位为比特币的执行层和数据可用层。自 RGB++ 协议在 #CKB 主网推出以来,CKB 网络的交易活动重新活跃起来,4月份新增了近40万个地址,环比3月增长了181%。将支付通道网络集成到闪电网络的工作正在进行中,这将使 CKB 更具可扩展性,并适用于各种区块链应用。 背景 作为最大的加密货币,比特币不断获得采用和认可。然而,它的成功也暴露出一些限制和挑战,特别是在可扩展性方面。例如,比特币区块链在 Segwit 升级之后,将区块大小限制在 4 MB 以内,这限制了在给定时间内能处理的交易数量。随着网络的增长,这种限制导致了更长的确认时间和更高的交易费用,使得比特币在处理大规模交易量时效率下降。与其他区块链相比,除了价值转移,比特币的脚本语言目前还缺乏开发复杂智能合约所需的灵活性和表现力。 为了解决这些限制,人们提出了多种 Layer 2 (L2) 解决方案,如支付通道、侧链和 Rollup。它们大多旨在通过在链下处理交易来扩展比特币,试图在不影响基础层安全性的情况下提高交易吞吐量。例如,闪电网络创建了一个二层支付通道网络,允许近乎即时的小额支付。另一种方法是侧链 — — 与比特币主链相连的独立区块链,拥有更大的脚本可能性和更快的交易。然而,这些解决方案往往有所取舍,如增加了复杂性、信任假设和潜在的安全漏洞。 Nervos Network 是比特币可扩展性解决方案之一,它采用了更原生的方式,修改了支撑比特币的 UTXO 模型。它改进了 RGB 协议,在无需跨链桥的情况下为比特币提供图灵完备的合约能力。Nervos Network 由 Terry Tai、Kevin Wang、Cipher Wang 和 Daniel Lv 于 2018 年第一季度立项,是一个旨在提高可扩展性的 Layer 1 区块链。为了推动网络的开发,项目团队从种子轮、私募轮和公募中筹集了超过 1 亿美元的资金。2019 年 11 月,Nervos Network 的 Layer 1 区块链 — — Common Knowledge Base(共同知识库,简称 CKB)上线。2024 年 2 月,由 Nervos 联合创始人 Cipher Wang 领导的 CELL Studio 推出了比特币一层资产发行协议 RGB++。受 RGB 协议的启发,RGB++ 协议使用 CKB 作为数据可用性和执行层,为比特币实现了智能合约能力和资产发行。自 2024 年 4 月 RGB++ 上线主网以来,利用 RGB++ 在比特币上发行资产的项目数量不断增加。截至 2024 年 6 月,现有的 15+ 个生态项目使 CKB 的链上活动重新活跃起来。 技术 Nervos Network 采用分层架构,包括一个可通过支付通道和 RGB++ 进行扩展的 L1 区块链(Common Knowledge Base,简称 CKB)。Cell 模型是比特币 UTXO 记账模型的改进版,CKB-VM 是一种定制虚拟机,它们支持了网络的分层设计。CKB-VM 为在网络上发起交易或构建应用提供了灵活的执行环境。这种设计可以让网络通过在每一层运行专用组件来进行垂直扩展,类似于模块化区块链。 Common Knowledge Base CKB 是 Nervos Network 的底层 L1 区块链,其运行方式与比特币类似,采用工作量证明(PoW)共识机制。它使用比特币算法的升级版 NC-MAX,通过加快交易确认时间和降低孤块率来提高网络效率和响应速度。比特币以 10 分钟的区块间隔为目标,大约每两周调整一次挖矿难度。而 CKB 会根据网络活动的变化动态调整区块间隔(大约每四小时一次),从而优化性能。 CKB 使用了 Eaglesong 函数来确保网络的安全,这是一种 ASIC 中立的定制型哈希函数,可替代广泛使用的 SHA256 哈希函数。Eaglesong 是一种海绵函数,对多个加密元素进行了优化,可提供与其他工作量证明(PoW)哈希函数同等级别的安全性,同时专门为 Nervos Network 量身定制。 Cell 模型 Cell 模型是 CKB 数据结构的核心,可以在链上存储和验证任何数据。比特币原始的脚本语言和 UTXO 模型限制了其执行智能合约所需的复杂计算的能力。相比之下,CKB 对 UTXO 模型进行了一般化处理,允许更灵活的数据存储和验证。与使用单一脚本验证交易的比特币不同,CKB 在其 Cell 模型中引入了双脚本: Lock Script(锁定脚本)确保只有授权用户可以访问和使用 Cell 中的内容,与比特币类似。Type Script(类型脚本)是可选的脚本,用于设定在未来交易中如何使用或更改 Cell 的规则。 与比特币的有限选项相比,这一系统使 CKB 能够支持更多的功能,使其更适合各种应用。CKB 中的每个 Cell 都是一个可编程 Cell ,可以保存不同的数据类型,如代币、智能合约和特定的应用状态。它还可以运行复杂的类似于图灵完备语言中的脚本。Cell 独立运行,这意味着它们可以在不影响区块链其他部分的情况下进行更新或引用,通过并行的方式提高可扩展性。 CKB-VM CKB-VM 是 CKB 的执行引擎,用于运行智能合约和去中心化应用程序。该虚拟机使用 RISC-V 指令集,这是一种灵活、简单的开源硬件架构集(ISA),支持多种编程语言,包括 C 和 Rust 等流行语言。这种广泛的兼容性使 CKB-VM 有别于通常仅限于特定语言的其他区块链的虚拟机,向更广泛的开发者社区开放。CKB 网络还支持 JavaScript、Rust、Go 和 Java 等主流语言的 SDK,方便开发者使用熟悉的工具进行开发。这使得开发人员更容易使用熟悉的编程语言创建复杂的去中心化应用。 此外,CKB-VM 的架构提供了可预测的 gas 费用、安全的执行以及与 Cell 模型的高效集成,有助于有效管理状态和验证交易。可预测的 gas 费用模型避免了意外费用,提升了用户体验,并简化了合约开发。 RGB++ 协议 CKB 利用 RGB++ 协议扩展比特币,该协议是一种资产发行标准,可在 CKB 上扩展比特币的功能。RGB++ 协议可实现复杂的智能合约和资产管理操作,而这在比特币网络上通常是不可能实现的。最初的 RGB 协议是一个 L2 解决方案,目的是在不改变比特币主网的情况下,为比特币实现智能合约和资产发行。它通过将资产绑定到特定的比特币 UTXO,使这些资产可以随着 UTXO 本身的转移而转移。RGB 协议主要依赖客户端验证,交易在链下处理和验证,从而减少了比特币网络的负载。然而,这种方法也有局限性,比如数据可用性方面的潜在问题 — — 由于数据不存储在链上,因此在需要时可能无法随时访问。此外,对客户端验证的依赖增加了复杂性,可能会影响用户体验。 Nervos Network 通过 RGB++ 协议解决了这些限制,该协议通过使用 CKB 作为比特币的数据可用性和执行层,扩展并增强了原始 RGB 协议背后的原理。RGB++ 通过同构绑定技术,将比特币 UTXO 映射到 CKB 的 Cell 上,实现了与 CKB 图灵完备智能合约的无缝集成。这是通过利用 CKB 的分层架构和 Cell 模型实现的,允许比特币资产与 CKB 上的 dApp 进行交互。通过使用 RGB++,CKB 可以为比特币执行更复杂的智能合约,而这在最初的 RGB 协议中是不可能实现的。RGB++ 还引入了关键交易元素的链上验证,提高了安全性和数据可用性。此外,RGB++ 协议还能实现交易折叠、共享状态的无主合约以及非交互式转账,且无需跨链桥即可实现比特币的跨链转移。 支付通道 作为底层公链,CKB 可以通过支付通道进行扩展,比如 Polycrypt 开发的支付通道框架 Perun。通过在链下处理交易和链上结算,这些支付通道可以支持从小额支付到支付网关等多种应用,从而提高 CKB 的性能。Perun 利用了 CKB 的 Cell 模型,其中 Cell 携带了 capacity、Lock Script、Type Script 和数据来管理通道的状态。通道的其中一个实现(PerunLockScript)可以管理通道实时 Cell 的访问权限,而另一个实现(PerunTypeScript)可以处理状态转换的验证逻辑。从通道获得资金到关闭,这些转换都是自动管理的。截至发稿时,Perun 仍在测试中,尚未在 CKB 主网上线。Nervos 核心开发人员还在努力将 CKB 连接到比特币的闪电网络,使用户能够在不依赖第三方的情况下交换 BTC 和 CKB。 代币经济学 Nervos Network 的原生代币 CKByte(CKB)在维护网络安全和激励有效存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CKB在网络中的主要作用包括: 授予代币持有者数据存储权。作为链上交易的手续费。作为区块奖励发放给矿工,以确保网络安全。 此外,CKB 代币有三个来源:(1)创世区块;(2)基础发行;(3)二级发行。 创世区块 2019 年 11 月主网启动时,创世区块铸造了 336 亿枚 CKB 代币,其中 84 亿枚 CKB 代币(占初始发行的 25%)被立即销毁。在销毁的这84 亿枚 CKB 中,50.4 亿枚代币被用于链上存储(”占用链上空间”),剩余的 33.6 亿枚代币处于流动状态(”流动性”)。对这些被销毁的代币进行相应的状态分配,目的是为了让矿工在最初时至少能获得二级发行的 15%,而国库基金至少能获得 10%。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分配给的国库基金的 CKB 代币全部被销毁,只有通过网络硬分叉才能更改此设定。 创世区块中的 CKB 分配如下: 公募(~21.50%):创世区块的最大部分在 2018 年提供给了公募投资者,并在 2019 年 11 月主网启动时全部释放。生态基金(17.00%):生态基金将支持 Nervos 生态系统内的第三方开发者。在创世区块的计划中,这笔拨款的 3% 主网启动时已经到位,其余部分将在两年内发放,到 2022 年 12 月结束。团队(15%):预留给项目团队,在 2022 年 5 月结束四年的锁定期。私募(14%):于 2018 年 7 月提供给私募投资者。其中 66.60% 在主网启动时释放,其余部分在 2020 年结束两年的锁定期。合作伙伴(5%):这笔拨款是为帮助建立 Nervos Network 的战略合作伙伴预留的,锁定期是四年。测试网奖励(0.5%):这些奖励在主网启动时全部分配给测试网和漏洞赏金计划的参与者。销毁(25%):在创世区块中,这部分直接销毁,以保证矿工和国库基金持续获得二级发行。 基础发行 CKB 基础发行(一级发行)的目标是在网络的早期发展阶段提升网络的安全性。每个 Epoch 的 CKB 基础发行量固定,全部奖励给矿工,奖励他们处理网络上的交易。基础发行的上限为 336 亿枚 CKB 代币,并遵循与比特币类似的通胀时间表,即每四年减半一次,直至达到供应量的上限。2023 年 11 月,CKB 经历了首次减半事件,基础发行的年发行量从 42 亿枚 CKB 降至 21 亿枚。 二级发行 CKB 通过两种方法管理状态爆炸。首先,要在链上存储数据,用户必须锁定 CKB 代币。CKB 并不直接向锁定 CKB 代币的用户收取费用来支付状态租金,而是通过一种称为二级发行的通胀机制间接收取费用。每年,13.44 亿枚 CKB 代币通过二级发行被铸造出来,并分配给矿工、Nervos DAO 储户以及国库基金。因此,二级发行针对存储数据的用户引入了通货膨胀,因为锁定的 CKB 代币会自动面临价值稀释,这是支付状态租金的一种间接方式。截至写文,已有超过 6 亿枚 CKB 代币作为状态租金分配给了矿工,约 11.5 亿枚 CKB 代币奖励给 Nervos DAO 储户,分配给国库基金的超过 42.7 亿枚 CKB 代币被直接销毁。 Nervos DAO 通过 Nervos DAO,CKB 代币持有者可以原生地避免被二级发行所稀释。通过将持有的 CKB 代币锁定到 Nervos DAO 智能合约中,用户可以从二级发行中获得代币奖励,确保其持有的代币免受通货膨胀的影响。Nervos DAO 储户获得的收益率与二级发行的通胀率相同,随着总供应量的增加,APR 也会继续下降。用户可以随时往 Nervos DAO 存款,最低金额为 102 CKB,但取款只能在 30 天存款周期结束后才能进行。 截至写文,已有 92 亿枚 CKB 代币存入 Nervos DAO。CKB 的存入流通比为 20.84%,在过去两年中一直呈下降趋势。这种下降趋势可能是因为 CKB 上的未花费 Cell 数量不断增加。 网络活动 在过去的一年里,CKB 网络持续活跃。截至目前,CKB 的日均交易量为 43,600 笔。与 2023 年第四季度的日均 20,800 笔相比,增长了 110%。在新增地址方面,4 月份的链上活动明显增加。4 月份创建了 387,600 个新地址,与 3 月份相比,环比增长了 181%。 自 4 月份以来,CKB 上的 Cell 活动一直在稳步增加,部分原因是 RGB++ 协议的推出。Cell 活动分为未花费 Cell 和已花费 Cell。未花费 Cell 可用于未来的交易、智能合约执行和数据存储,反映了网络活动和采用率的提高。已花费 Cell 虽然不再用作交易输入,但仍包含可访问和引用的有价值数据,有助于区块链的历史和数据可追溯性。截至 2024 年 5 月 15 日,共有 170 万个未花费 Cell ,与第一季度末相比增长了 13%。至于已花费 Cell ,截至发稿时,CKB 上共有 5760 万个已花费 Cell 。 自 RGB++ 协议于 2024 年 4 月 3 日上线以来,已有超过 13,200 笔交易和 4,400 个独立地址使用该协议。整个 5 月和 6 月的网络活动呈下降趋势,但利用 RGB++ 的更多生态项目应该有助于扭转这一趋势。 安全性与去中心化 作为 PoW 网络,矿工通过解决加密难题来验证交易并向区块链添加新区块,从而确保 CKB 的安全。每挖出一个区块,矿工就能获得该区块的全部 “基础发行” 奖励和部分 “二级发行” 奖励。矿工还可以从处理网络交易的交易费中获得提案奖励或提交奖励。为了在不降低性能的情况下管理网络活动的变化,CKB 定制的 NC-MAX 共识协议大约每四个小时根据网络的孤块率调整一次挖矿难度。这样,网络可以优化出块时间,同时降低区块重组的可能性,因为区块重组可能会破坏网络的稳定性。 算力是对 PoW 区块链矿工基础计算能力的衡量标准。因此,算力代表着 CKB 网络的安全性。2024 年,CKB 全网算力不断刷新历史新高。4 月 27 日,CKB 的全网算力达到 397.5 PH/s,是 CKB 网络有史以来的最高算力值。算力上升的部分原因是 Binance 于 2024 年 4 月 18 日开启了 CKB 矿池。与算力类似,2024 年的平均挖矿难度也创下了历史新高(4 月 21 日该值为 3.96E)。 生态系统 Nervos Network 继续通过资金、基础设施和工具支持来促进生态系统的发展。在 2019 年 11 月主网上线时,约 57 亿 CKB(占创世区块 CKB 分配额的 17% — 写文时为 6240 万美元)被预留用于生态基金。多年来,生态基金已为多个生态发展计划提供了种子资金,以推动网络的发展计划。其中之一是 CKB Eco Fund(前身为 InNervation),该生态基金专注于孵化和投资使用 RGB++ 连接 CKB 和比特币的早期和种子轮项目。CKB Eco Fund 支持生态项目建设关键的基础设施和跨领域的去中心化应用,包括 DeFi、游戏、工具、NFT 市场等。2024 年 1 月,CKB Eco Fund 推出了 BTCKB 计划,旨在通过 PoW 共识机制和 UTXO 模型加强比特币和 CKB 区块链之间的集成。BTCKB 计划引入新的智能合约功能,将 BTC、Taproot Assets 和 RGB++ 资产纳入到 CKB 区块链中,从而增强比特币区块链的功能。作为该计划的一部分,CKB Eco Fund 还孵化了 CELL Studio,这是一家由 Nervos 联合创始人 Cipher Wang 领导的区块链软件公司,也是 BTCKB 计划的牵头者。CELL Studio 开发基础设施和应用程序,以增强和扩展 Nervos 生态系统,它与 ConsenSys 为以太坊开发 Infura 和 MetaMask 等基础工具的方式类似。截至目前,CELL studio 开发的知名生态系统工具包括: CoTA:CKB 上 fungible 和 non-fungible token 的聚合协议。ForceBridge:连接 CKB 和其他区块链网络的跨链互操作性协议,目前支持以太坊和 BNB 智能链。Spore:由 CKB 支持的链上数码物(DOBs)协议。 自 2024 年 4 月 RGB++ 主网上线以来,已经有超过 15 个现有生态项目利用该协议进行资产发行。值得重视的生态项目包括: UTXO Stack:基于 RGB++ 协议的比特币 L2 “OP Stack”。JoyID:非托管钱包,利用生物识别技术进行用户身份验证,支持多个网络,包括以太坊、比特币和 RGB++ 资产。HueHub:去中心化交易平台和 launchpad,支持比特币上的 RGB++ 资产。Stable++:去中心化的稳定币协议,支持 CKB 和 BTC。World3: 基于 RGB++ 协议和 DOB 的自主世界游戏。Nervape:基于比特币的多链可组合数码物,其 “基础资产” 在比特币上发行,“附属资产” 在 CKB 上发行。Haste:RGB++ 资产管理解决方案。d.id:比特币生态的去中心化身份协议。 CELL Studio 发布的 RGB++ 开发路线图强调了 2024 年内要完成的重要计划包括: 发布一个跨 UTXO 链发行 RGB++ 资产的跨链协议。通过 RGB++ 协议将 Atomicals、Orderals 和其它基于 UTXO 的资产无桥跨链到 CKB。提出并实施支持多网络的 RGB++ 扩展解决方案。将 RGB++ 与 CKB 闪电网络连接起来。 作为 BTCKB 计划的一部分,CKB Eco Fund 还打算推出连接 BTC 和 CKB 的跨链桥和基于 UTXO 的 DEX。此外,还会利用 RGB++ 协议为 CKB 开发了一个支付通道网络,相关的概念验证已完成。该支付通道网络将连接到闪电网络,使 CKB 更具可扩展性,适合各种区块链应用。 竞品分析 作为比特币 L2,Nervos Network 扩展比特币的方法主要是通过 RGB++ 协议来增强比特币的功能。像 Stacks 这样的竞品提供了定制的执行环境和编程语言,而 Rootstock 则对两条链之间的交易进行挂钩。相比之下,Nervos 的目标是在不增加复杂性或损害去中心化的情况下增强原生的比特币体验。借助 RGB++ 协议,CKB 可以为比特币提供与比特币原始 #UTXO 模型紧密结合的智能合约执行环境。这种设计可能会为 Nervos Network 带来优势,吸引那些对偏离比特币核心理念 —— 去中心化和安全性 — — 的解决方案持怀疑态度的用户 与闪电网络这样的扩展解决方案相比,CKB 的智能合约提供了更广泛的功能,可为开发者在比特币上构建更复杂的应用程序提供服务。虽然闪电网络能有效促进快速、低成本的交易,但它并不支持复杂的去中心化应用。与此同时,Liquid Network、Merlin Chain 和 Bouncebit 等平台需要信任半中心化的联盟来管理侧链与比特币主网之间的跨链桥。CKB 使用链下计算和链上结算的方法,避免了这种程度的中心化。 尽管如此,Nervos 利用 RGB++ 协议扩展比特币的方法并非没有局限性。在数据可用性和资产发行方面对外部网络(特别是 CKB 区块链)的依赖,为比特币带来了额外的复杂性和潜在的延迟。此外,由于缺乏全面的开发工具和多方交互解决方案,限制了该协议有效支持去中心化应用的能力。最后,CKB 区块链上交易的透明性损害了 RGB 协议最初提供的隐私优势。 总结 随着人们对比特币原有功能之外的可扩展性和功能的需求不断增长,比特币 L2 市场也在持续发展。各种 L2 解决方案,如闪电网络、侧链和 Rollup,旨在通过将交易移出主链来解决这些问题,从而在不影响安全性的情况下提高比特币的吞吐量。然而,这些解决方案往往会带来新的复杂性和安全挑战。Nervos 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通过 RGB++ 扩展了 RGB 协议。RGB++ 为比特币提供了原生扩展,集成了与比特币 UTXO 模型直接相关的更深层次的智能合约功能。这些功能反过来又促进了比特币实用性更加无感、更加安全的扩展。此外,将支付通道网络与闪电网络连接在一起的工作正在进行中,这将使 CKB 更具可扩展性,适用于许多区块链应用。 最终,Nervos 的目标是通过简化用户和开发者体验来加强其在比特币 L2 领域的地位。此外,Nervos 还可以优先为更广泛的资产类型和复杂应用提供 RGB++ 支持,从而提高其在比特币生态系统中的实用性。通过这样做,Nervos 可以在比特币作为去中心化应用和智能合约平台的更广泛采用和功能性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Messari 研报:深度解析 Nervos Network(CKB)

本文是 Messari 撰写的英文报告《Understanding Nervos Network (CKB): A Comprehensive Overview》的中文翻译版。本译文仅供参考,不具有法律效力。如有任何歧义,请以英文原文为准。我们已尽最大努力确保翻译的准确性,但不对因翻译可能造成的任何错误或遗漏承担责任。本报告的所有权利(包括但不限于版权、商标权和其他知识产权)均归 Messari 所有。本中文译文的发布已获得 Messari 的授权。在阅读、使用或传播本译文时,请遵守与原英文版相同的使用条款和限制。

摘要
#Nervos Network 在比特币的核心技术基础上进行了扩展,通过可扩展的一层区块链为#比特币 Layer 2 (L2) 提供支持。为了改善比特币的编程限制,Nervos Network 采用了一个定制的模型(Cell 模型)进行状态存储,以及定制的虚拟机(CKB-VM)来执行交易。Nervos 通过 RGB++ 扩展了比特币的可用性,RGB++ 是一个基于原始 RGB 协议的资产发行协议,旨在将 CKB 定位为比特币的执行层和数据可用层。自 RGB++ 协议在 #CKB 主网推出以来,CKB 网络的交易活动重新活跃起来,4月份新增了近40万个地址,环比3月增长了181%。将支付通道网络集成到闪电网络的工作正在进行中,这将使 CKB 更具可扩展性,并适用于各种区块链应用。
背景
作为最大的加密货币,比特币不断获得采用和认可。然而,它的成功也暴露出一些限制和挑战,特别是在可扩展性方面。例如,比特币区块链在 Segwit 升级之后,将区块大小限制在 4 MB 以内,这限制了在给定时间内能处理的交易数量。随着网络的增长,这种限制导致了更长的确认时间和更高的交易费用,使得比特币在处理大规模交易量时效率下降。与其他区块链相比,除了价值转移,比特币的脚本语言目前还缺乏开发复杂智能合约所需的灵活性和表现力。
为了解决这些限制,人们提出了多种 Layer 2 (L2) 解决方案,如支付通道、侧链和 Rollup。它们大多旨在通过在链下处理交易来扩展比特币,试图在不影响基础层安全性的情况下提高交易吞吐量。例如,闪电网络创建了一个二层支付通道网络,允许近乎即时的小额支付。另一种方法是侧链 — — 与比特币主链相连的独立区块链,拥有更大的脚本可能性和更快的交易。然而,这些解决方案往往有所取舍,如增加了复杂性、信任假设和潜在的安全漏洞。
Nervos Network 是比特币可扩展性解决方案之一,它采用了更原生的方式,修改了支撑比特币的 UTXO 模型。它改进了 RGB 协议,在无需跨链桥的情况下为比特币提供图灵完备的合约能力。Nervos Network 由 Terry Tai、Kevin Wang、Cipher Wang 和 Daniel Lv 于 2018 年第一季度立项,是一个旨在提高可扩展性的 Layer 1 区块链。为了推动网络的开发,项目团队从种子轮、私募轮和公募中筹集了超过 1 亿美元的资金。2019 年 11 月,Nervos Network 的 Layer 1 区块链 — — Common Knowledge Base(共同知识库,简称 CKB)上线。2024 年 2 月,由 Nervos 联合创始人 Cipher Wang 领导的 CELL Studio 推出了比特币一层资产发行协议 RGB++。受 RGB 协议的启发,RGB++ 协议使用 CKB 作为数据可用性和执行层,为比特币实现了智能合约能力和资产发行。自 2024 年 4 月 RGB++ 上线主网以来,利用 RGB++ 在比特币上发行资产的项目数量不断增加。截至 2024 年 6 月,现有的 15+ 个生态项目使 CKB 的链上活动重新活跃起来。
技术

Nervos Network 采用分层架构,包括一个可通过支付通道和 RGB++ 进行扩展的 L1 区块链(Common Knowledge Base,简称 CKB)。Cell 模型是比特币 UTXO 记账模型的改进版,CKB-VM 是一种定制虚拟机,它们支持了网络的分层设计。CKB-VM 为在网络上发起交易或构建应用提供了灵活的执行环境。这种设计可以让网络通过在每一层运行专用组件来进行垂直扩展,类似于模块化区块链。

Common Knowledge Base
CKB 是 Nervos Network 的底层 L1 区块链,其运行方式与比特币类似,采用工作量证明(PoW)共识机制。它使用比特币算法的升级版 NC-MAX,通过加快交易确认时间和降低孤块率来提高网络效率和响应速度。比特币以 10 分钟的区块间隔为目标,大约每两周调整一次挖矿难度。而 CKB 会根据网络活动的变化动态调整区块间隔(大约每四小时一次),从而优化性能。
CKB 使用了 Eaglesong 函数来确保网络的安全,这是一种 ASIC 中立的定制型哈希函数,可替代广泛使用的 SHA256 哈希函数。Eaglesong 是一种海绵函数,对多个加密元素进行了优化,可提供与其他工作量证明(PoW)哈希函数同等级别的安全性,同时专门为 Nervos Network 量身定制。
Cell 模型

Cell 模型是 CKB 数据结构的核心,可以在链上存储和验证任何数据。比特币原始的脚本语言和 UTXO 模型限制了其执行智能合约所需的复杂计算的能力。相比之下,CKB 对 UTXO 模型进行了一般化处理,允许更灵活的数据存储和验证。与使用单一脚本验证交易的比特币不同,CKB 在其 Cell 模型中引入了双脚本:
Lock Script(锁定脚本)确保只有授权用户可以访问和使用 Cell 中的内容,与比特币类似。Type Script(类型脚本)是可选的脚本,用于设定在未来交易中如何使用或更改 Cell 的规则。
与比特币的有限选项相比,这一系统使 CKB 能够支持更多的功能,使其更适合各种应用。CKB 中的每个 Cell 都是一个可编程 Cell ,可以保存不同的数据类型,如代币、智能合约和特定的应用状态。它还可以运行复杂的类似于图灵完备语言中的脚本。Cell 独立运行,这意味着它们可以在不影响区块链其他部分的情况下进行更新或引用,通过并行的方式提高可扩展性。

CKB-VM
CKB-VM 是 CKB 的执行引擎,用于运行智能合约和去中心化应用程序。该虚拟机使用 RISC-V 指令集,这是一种灵活、简单的开源硬件架构集(ISA),支持多种编程语言,包括 C 和 Rust 等流行语言。这种广泛的兼容性使 CKB-VM 有别于通常仅限于特定语言的其他区块链的虚拟机,向更广泛的开发者社区开放。CKB 网络还支持 JavaScript、Rust、Go 和 Java 等主流语言的 SDK,方便开发者使用熟悉的工具进行开发。这使得开发人员更容易使用熟悉的编程语言创建复杂的去中心化应用。
此外,CKB-VM 的架构提供了可预测的 gas 费用、安全的执行以及与 Cell 模型的高效集成,有助于有效管理状态和验证交易。可预测的 gas 费用模型避免了意外费用,提升了用户体验,并简化了合约开发。
RGB++ 协议

CKB 利用 RGB++ 协议扩展比特币,该协议是一种资产发行标准,可在 CKB 上扩展比特币的功能。RGB++ 协议可实现复杂的智能合约和资产管理操作,而这在比特币网络上通常是不可能实现的。最初的 RGB 协议是一个 L2 解决方案,目的是在不改变比特币主网的情况下,为比特币实现智能合约和资产发行。它通过将资产绑定到特定的比特币 UTXO,使这些资产可以随着 UTXO 本身的转移而转移。RGB 协议主要依赖客户端验证,交易在链下处理和验证,从而减少了比特币网络的负载。然而,这种方法也有局限性,比如数据可用性方面的潜在问题 — — 由于数据不存储在链上,因此在需要时可能无法随时访问。此外,对客户端验证的依赖增加了复杂性,可能会影响用户体验。

Nervos Network 通过 RGB++ 协议解决了这些限制,该协议通过使用 CKB 作为比特币的数据可用性和执行层,扩展并增强了原始 RGB 协议背后的原理。RGB++ 通过同构绑定技术,将比特币 UTXO 映射到 CKB 的 Cell 上,实现了与 CKB 图灵完备智能合约的无缝集成。这是通过利用 CKB 的分层架构和 Cell 模型实现的,允许比特币资产与 CKB 上的 dApp 进行交互。通过使用 RGB++,CKB 可以为比特币执行更复杂的智能合约,而这在最初的 RGB 协议中是不可能实现的。RGB++ 还引入了关键交易元素的链上验证,提高了安全性和数据可用性。此外,RGB++ 协议还能实现交易折叠、共享状态的无主合约以及非交互式转账,且无需跨链桥即可实现比特币的跨链转移。

支付通道

作为底层公链,CKB 可以通过支付通道进行扩展,比如 Polycrypt 开发的支付通道框架 Perun。通过在链下处理交易和链上结算,这些支付通道可以支持从小额支付到支付网关等多种应用,从而提高 CKB 的性能。Perun 利用了 CKB 的 Cell 模型,其中 Cell 携带了 capacity、Lock Script、Type Script 和数据来管理通道的状态。通道的其中一个实现(PerunLockScript)可以管理通道实时 Cell 的访问权限,而另一个实现(PerunTypeScript)可以处理状态转换的验证逻辑。从通道获得资金到关闭,这些转换都是自动管理的。截至发稿时,Perun 仍在测试中,尚未在 CKB 主网上线。Nervos 核心开发人员还在努力将 CKB 连接到比特币的闪电网络,使用户能够在不依赖第三方的情况下交换 BTC 和 CKB。
代币经济学
Nervos Network 的原生代币 CKByte(CKB)在维护网络安全和激励有效存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CKB在网络中的主要作用包括:
授予代币持有者数据存储权。作为链上交易的手续费。作为区块奖励发放给矿工,以确保网络安全。
此外,CKB 代币有三个来源:(1)创世区块;(2)基础发行;(3)二级发行。
创世区块
2019 年 11 月主网启动时,创世区块铸造了 336 亿枚 CKB 代币,其中 84 亿枚 CKB 代币(占初始发行的 25%)被立即销毁。在销毁的这84 亿枚 CKB 中,50.4 亿枚代币被用于链上存储(”占用链上空间”),剩余的 33.6 亿枚代币处于流动状态(”流动性”)。对这些被销毁的代币进行相应的状态分配,目的是为了让矿工在最初时至少能获得二级发行的 15%,而国库基金至少能获得 10%。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分配给的国库基金的 CKB 代币全部被销毁,只有通过网络硬分叉才能更改此设定。

创世区块中的 CKB 分配如下:

公募(~21.50%):创世区块的最大部分在 2018 年提供给了公募投资者,并在 2019 年 11 月主网启动时全部释放。生态基金(17.00%):生态基金将支持 Nervos 生态系统内的第三方开发者。在创世区块的计划中,这笔拨款的 3% 主网启动时已经到位,其余部分将在两年内发放,到 2022 年 12 月结束。团队(15%):预留给项目团队,在 2022 年 5 月结束四年的锁定期。私募(14%):于 2018 年 7 月提供给私募投资者。其中 66.60% 在主网启动时释放,其余部分在 2020 年结束两年的锁定期。合作伙伴(5%):这笔拨款是为帮助建立 Nervos Network 的战略合作伙伴预留的,锁定期是四年。测试网奖励(0.5%):这些奖励在主网启动时全部分配给测试网和漏洞赏金计划的参与者。销毁(25%):在创世区块中,这部分直接销毁,以保证矿工和国库基金持续获得二级发行。

基础发行

CKB 基础发行(一级发行)的目标是在网络的早期发展阶段提升网络的安全性。每个 Epoch 的 CKB 基础发行量固定,全部奖励给矿工,奖励他们处理网络上的交易。基础发行的上限为 336 亿枚 CKB 代币,并遵循与比特币类似的通胀时间表,即每四年减半一次,直至达到供应量的上限。2023 年 11 月,CKB 经历了首次减半事件,基础发行的年发行量从 42 亿枚 CKB 降至 21 亿枚。

二级发行
CKB 通过两种方法管理状态爆炸。首先,要在链上存储数据,用户必须锁定 CKB 代币。CKB 并不直接向锁定 CKB 代币的用户收取费用来支付状态租金,而是通过一种称为二级发行的通胀机制间接收取费用。每年,13.44 亿枚 CKB 代币通过二级发行被铸造出来,并分配给矿工、Nervos DAO 储户以及国库基金。因此,二级发行针对存储数据的用户引入了通货膨胀,因为锁定的 CKB 代币会自动面临价值稀释,这是支付状态租金的一种间接方式。截至写文,已有超过 6 亿枚 CKB 代币作为状态租金分配给了矿工,约 11.5 亿枚 CKB 代币奖励给 Nervos DAO 储户,分配给国库基金的超过 42.7 亿枚 CKB 代币被直接销毁。
Nervos DAO
通过 Nervos DAO,CKB 代币持有者可以原生地避免被二级发行所稀释。通过将持有的 CKB 代币锁定到 Nervos DAO 智能合约中,用户可以从二级发行中获得代币奖励,确保其持有的代币免受通货膨胀的影响。Nervos DAO 储户获得的收益率与二级发行的通胀率相同,随着总供应量的增加,APR 也会继续下降。用户可以随时往 Nervos DAO 存款,最低金额为 102 CKB,但取款只能在 30 天存款周期结束后才能进行。

截至写文,已有 92 亿枚 CKB 代币存入 Nervos DAO。CKB 的存入流通比为 20.84%,在过去两年中一直呈下降趋势。这种下降趋势可能是因为 CKB 上的未花费 Cell 数量不断增加。

网络活动

在过去的一年里,CKB 网络持续活跃。截至目前,CKB 的日均交易量为 43,600 笔。与 2023 年第四季度的日均 20,800 笔相比,增长了 110%。在新增地址方面,4 月份的链上活动明显增加。4 月份创建了 387,600 个新地址,与 3 月份相比,环比增长了 181%。

自 4 月份以来,CKB 上的 Cell 活动一直在稳步增加,部分原因是 RGB++ 协议的推出。Cell 活动分为未花费 Cell 和已花费 Cell。未花费 Cell 可用于未来的交易、智能合约执行和数据存储,反映了网络活动和采用率的提高。已花费 Cell 虽然不再用作交易输入,但仍包含可访问和引用的有价值数据,有助于区块链的历史和数据可追溯性。截至 2024 年 5 月 15 日,共有 170 万个未花费 Cell ,与第一季度末相比增长了 13%。至于已花费 Cell ,截至发稿时,CKB 上共有 5760 万个已花费 Cell 。

自 RGB++ 协议于 2024 年 4 月 3 日上线以来,已有超过 13,200 笔交易和 4,400 个独立地址使用该协议。整个 5 月和 6 月的网络活动呈下降趋势,但利用 RGB++ 的更多生态项目应该有助于扭转这一趋势。

安全性与去中心化
作为 PoW 网络,矿工通过解决加密难题来验证交易并向区块链添加新区块,从而确保 CKB 的安全。每挖出一个区块,矿工就能获得该区块的全部 “基础发行” 奖励和部分 “二级发行” 奖励。矿工还可以从处理网络交易的交易费中获得提案奖励或提交奖励。为了在不降低性能的情况下管理网络活动的变化,CKB 定制的 NC-MAX 共识协议大约每四个小时根据网络的孤块率调整一次挖矿难度。这样,网络可以优化出块时间,同时降低区块重组的可能性,因为区块重组可能会破坏网络的稳定性。

算力是对 PoW 区块链矿工基础计算能力的衡量标准。因此,算力代表着 CKB 网络的安全性。2024 年,CKB 全网算力不断刷新历史新高。4 月 27 日,CKB 的全网算力达到 397.5 PH/s,是 CKB 网络有史以来的最高算力值。算力上升的部分原因是 Binance 于 2024 年 4 月 18 日开启了 CKB 矿池。与算力类似,2024 年的平均挖矿难度也创下了历史新高(4 月 21 日该值为 3.96E)。

生态系统
Nervos Network 继续通过资金、基础设施和工具支持来促进生态系统的发展。在 2019 年 11 月主网上线时,约 57 亿 CKB(占创世区块 CKB 分配额的 17% — 写文时为 6240 万美元)被预留用于生态基金。多年来,生态基金已为多个生态发展计划提供了种子资金,以推动网络的发展计划。其中之一是 CKB Eco Fund(前身为 InNervation),该生态基金专注于孵化和投资使用 RGB++ 连接 CKB 和比特币的早期和种子轮项目。CKB Eco Fund 支持生态项目建设关键的基础设施和跨领域的去中心化应用,包括 DeFi、游戏、工具、NFT 市场等。2024 年 1 月,CKB Eco Fund 推出了 BTCKB 计划,旨在通过 PoW 共识机制和 UTXO 模型加强比特币和 CKB 区块链之间的集成。BTCKB 计划引入新的智能合约功能,将 BTC、Taproot Assets 和 RGB++ 资产纳入到 CKB 区块链中,从而增强比特币区块链的功能。作为该计划的一部分,CKB Eco Fund 还孵化了 CELL Studio,这是一家由 Nervos 联合创始人 Cipher Wang 领导的区块链软件公司,也是 BTCKB 计划的牵头者。CELL Studio 开发基础设施和应用程序,以增强和扩展 Nervos 生态系统,它与 ConsenSys 为以太坊开发 Infura 和 MetaMask 等基础工具的方式类似。截至目前,CELL studio 开发的知名生态系统工具包括:
CoTA:CKB 上 fungible 和 non-fungible token 的聚合协议。ForceBridge:连接 CKB 和其他区块链网络的跨链互操作性协议,目前支持以太坊和 BNB 智能链。Spore:由 CKB 支持的链上数码物(DOBs)协议。
自 2024 年 4 月 RGB++ 主网上线以来,已经有超过 15 个现有生态项目利用该协议进行资产发行。值得重视的生态项目包括:
UTXO Stack:基于 RGB++ 协议的比特币 L2 “OP Stack”。JoyID:非托管钱包,利用生物识别技术进行用户身份验证,支持多个网络,包括以太坊、比特币和 RGB++ 资产。HueHub:去中心化交易平台和 launchpad,支持比特币上的 RGB++ 资产。Stable++:去中心化的稳定币协议,支持 CKB 和 BTC。World3: 基于 RGB++ 协议和 DOB 的自主世界游戏。Nervape:基于比特币的多链可组合数码物,其 “基础资产” 在比特币上发行,“附属资产” 在 CKB 上发行。Haste:RGB++ 资产管理解决方案。d.id:比特币生态的去中心化身份协议。
CELL Studio 发布的 RGB++ 开发路线图强调了 2024 年内要完成的重要计划包括:
发布一个跨 UTXO 链发行 RGB++ 资产的跨链协议。通过 RGB++ 协议将 Atomicals、Orderals 和其它基于 UTXO 的资产无桥跨链到 CKB。提出并实施支持多网络的 RGB++ 扩展解决方案。将 RGB++ 与 CKB 闪电网络连接起来。
作为 BTCKB 计划的一部分,CKB Eco Fund 还打算推出连接 BTC 和 CKB 的跨链桥和基于 UTXO 的 DEX。此外,还会利用 RGB++ 协议为 CKB 开发了一个支付通道网络,相关的概念验证已完成。该支付通道网络将连接到闪电网络,使 CKB 更具可扩展性,适合各种区块链应用。
竞品分析
作为比特币 L2,Nervos Network 扩展比特币的方法主要是通过 RGB++ 协议来增强比特币的功能。像 Stacks 这样的竞品提供了定制的执行环境和编程语言,而 Rootstock 则对两条链之间的交易进行挂钩。相比之下,Nervos 的目标是在不增加复杂性或损害去中心化的情况下增强原生的比特币体验。借助 RGB++ 协议,CKB 可以为比特币提供与比特币原始 #UTXO 模型紧密结合的智能合约执行环境。这种设计可能会为 Nervos Network 带来优势,吸引那些对偏离比特币核心理念 —— 去中心化和安全性 — — 的解决方案持怀疑态度的用户

与闪电网络这样的扩展解决方案相比,CKB 的智能合约提供了更广泛的功能,可为开发者在比特币上构建更复杂的应用程序提供服务。虽然闪电网络能有效促进快速、低成本的交易,但它并不支持复杂的去中心化应用。与此同时,Liquid Network、Merlin Chain 和 Bouncebit 等平台需要信任半中心化的联盟来管理侧链与比特币主网之间的跨链桥。CKB 使用链下计算和链上结算的方法,避免了这种程度的中心化。
尽管如此,Nervos 利用 RGB++ 协议扩展比特币的方法并非没有局限性。在数据可用性和资产发行方面对外部网络(特别是 CKB 区块链)的依赖,为比特币带来了额外的复杂性和潜在的延迟。此外,由于缺乏全面的开发工具和多方交互解决方案,限制了该协议有效支持去中心化应用的能力。最后,CKB 区块链上交易的透明性损害了 RGB 协议最初提供的隐私优势。

总结

随着人们对比特币原有功能之外的可扩展性和功能的需求不断增长,比特币 L2 市场也在持续发展。各种 L2 解决方案,如闪电网络、侧链和 Rollup,旨在通过将交易移出主链来解决这些问题,从而在不影响安全性的情况下提高比特币的吞吐量。然而,这些解决方案往往会带来新的复杂性和安全挑战。Nervos 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通过 RGB++ 扩展了 RGB 协议。RGB++ 为比特币提供了原生扩展,集成了与比特币 UTXO 模型直接相关的更深层次的智能合约功能。这些功能反过来又促进了比特币实用性更加无感、更加安全的扩展。此外,将支付通道网络与闪电网络连接在一起的工作正在进行中,这将使 CKB 更具可扩展性,适用于许多区块链应用。
最终,Nervos 的目标是通过简化用户和开发者体验来加强其在比特币 L2 领域的地位。此外,Nervos 还可以优先为更广泛的资产类型和复杂应用提供 RGB++ 支持,从而提高其在比特币生态系统中的实用性。通过这样做,Nervos 可以在比特币作为去中心化应用和智能合约平台的更广泛采用和功能性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由 #SEAL 社区开发运营的 $BTC 生态首个 Launchpad 平台 IBO,将于本周 BTC 2024 大会期间上线 🎉 ✅IBO 将首先支持 RGB++ Layer 资产,用户可通过质押 SEAL 获取项目方 Token 🎊平台支持通过智能合约在 UTXOSwap 建立流动性池,并基于智能合约进行其他一系列资产发行和 DeFi 玩法 💪未来,IBO 平台还将会涵盖 #BCH #DOGECHAIN 等广泛的 #UTXO 生态,以开启智能合约支撑的 Bitcoin Finance (#BTCFi ) 浪潮。 📍IBO 平台采用 $Seal to Earn,首个 Seal to Earn 项目是 Stable++。Stable++ 的协议代币总量 21M,将在 IBO 平台首先向 $Seal 的质押者空投 20% 份额 💡Stable++ 是基于 UTXO 的超额抵押稳定币协议,发行稳定币。Stable++ 利用 RGB++ Layer 的 Leap 功能,实现了稳定币在比特币生态系统中的自由流通,并通过建立超额抵押的金库和高效的清算模块,保障其稳定性。
🥳由 #SEAL 社区开发运营的 $BTC 生态首个 Launchpad 平台 IBO,将于本周 BTC 2024 大会期间上线 🎉

✅IBO 将首先支持 RGB++ Layer 资产,用户可通过质押 SEAL 获取项目方 Token

🎊平台支持通过智能合约在 UTXOSwap 建立流动性池,并基于智能合约进行其他一系列资产发行和 DeFi 玩法

💪未来,IBO 平台还将会涵盖 #BCH #DOGECHAIN 等广泛的 #UTXO 生态,以开启智能合约支撑的 Bitcoin Finance (#BTCFi ) 浪潮。

📍IBO 平台采用 $Seal to Earn,首个 Seal to Earn 项目是 Stable++。Stable++ 的协议代币总量 21M,将在 IBO 平台首先向 $Seal 的质押者空投 20% 份额

💡Stable++ 是基于 UTXO 的超额抵押稳定币协议,发行稳定币。Stable++ 利用 RGB++ Layer 的 Leap 功能,实现了稳定币在比特币生态系统中的自由流通,并通过建立超额抵押的金库和高效的清算模块,保障其稳定性。
The Smarter Web Company Plans UK Listing with Bitcoin Strategy According to Foresight News, The Smarter Web Company, a UK-based web development firm, is planning to go public in the UK with a Bitcoin-focused strategy. The company aims to list on the open market as early as April 2, under the stock ticker SWC. The firm's balance sheet currently includes Bitcoin, and it has authorization to acquire more. Tyler Evans, co-founder of UTXO Management, is listed as a director of The Smarter Web Company. #Binance #BTC #UTXO
The Smarter Web Company Plans UK Listing with Bitcoin Strategy

According to Foresight News, The Smarter Web Company, a UK-based web development firm, is planning to go public in the UK with a Bitcoin-focused strategy. The company aims to list on the open market as early as April 2, under the stock ticker SWC. The firm's balance sheet currently includes Bitcoin, and it has authorization to acquire more. Tyler Evans, co-founder of UTXO Management, is listed as a director of The Smarter Web Company.
#Binance #BTC #UTXO
UTXO:加密貨幣交易的基石|幣圈100天挑戰 Day 42哈樓各位!今天的幣圈100天挑戰,我們來聊聊 UTXO(Unspent Transaction Output,未花費交易輸出),這是比特幣和許多其他加密貨幣的交易核心概念。UTXO 不僅定義了你的「餘額」是怎麼計算的,也確保了區塊鏈交易的透明性與安全性。那麼,UTXO 是什麼?它又是如何運作的呢?讓我們一起來探索! 現金找零💵 想像你在便利店買東西,商品價格是 7 美元,你用 10 美元支付,店員找你 3 美元。這 3 美元就像是你的未花費交易輸出(UTXO),它是上一次交易的餘額,可以用來進行下一次消費。在 UTXO 模型中,每筆交易都像這樣,被拆分為支付部分和找零部分,形成新的 UTXO 什麼是 UTXO? UTXO 是加密貨幣交易中的「未用餘額」,代表一筆交易後還沒花掉的部分,可用於下一次交易 UTXO 的核心特徵: 不可分割性:每個 UTXO 是一個整體,要完全使用或不使用,無法部分使用唯一性:每個 UTXO 都有唯一的標示符號,確保交易的可追溯性與透明性分散式記錄:UTXO 存儲在區塊鏈的分佈式賬本中,保障了數據的安全性 UTXO 模型的工作原理 輸入和輸出每筆交易由若干個輸入(Input)和輸出(Output)組成。輸入是上一筆交易的 UTXO,輸出則是新的 UTXO交易執行過程當用戶發送比特幣時,錢包會選擇足夠的 UTXO 作為輸入,然後產生支付和找零的輸出例如:如果你有兩個 UTXO(1 BTC 和 2 BTC),支付 2.5 BTC,則輸出會是 2.5 BTC 給收款方,0.5 BTC 作為找零返回確認和更新當交易被區塊鏈網絡確認後,舊的 UTXO 被標記為「已花費」,新的 UTXO 取而代之 UTXO 的優勢與挑戰 優勢: 透明性高🔍:所有 UTXO 都存儲在區塊鏈中,公開可查,增加了系統的透明性安全性強🔒:每筆交易都可追溯到特定的 UTXO,有助於防止雙重支付攻擊靈活性高⚙️:用戶可以選擇不同的 UTXO 組合來優化手續費和交易效率 挑戰: 交易複雜性📉:UTXO 模型需要錢包進行 UTXO 的篩選和合併,增加了計算成本存儲需求高📂:隨著 UTXO 的數量增多,節點需要存儲的數據量也不斷增加 UTXO 的應用場景 比特幣交易📈:比特幣使用 UTXO 模型來驗證交易的合法性,確保每個輸入對應有效的 UTXO隱私性增強幣種🔐:使用 UTXO 模型的幣種(如 Zcash)可以更好地支持匿名交易,提升隱私性分片技術與擴容方案⚡:UTXO 模型能更容易實現並行交易處理,有助於提升系統的擴展性 總結 UTXO 是加密貨幣交易的基石,它以透明、安全的方式構建了去中心化交易系統。理解 UTXO 的運作方式,不僅能幫助我們更好地使用比特幣等加密貨幣,也能讓我們深入了解區塊鏈技術的核心邏輯。【已累積 42/100】 #幣圈100天挑戰 #BTC #UTXO

UTXO:加密貨幣交易的基石|幣圈100天挑戰 Day 42

哈樓各位!今天的幣圈100天挑戰,我們來聊聊 UTXO(Unspent Transaction Output,未花費交易輸出),這是比特幣和許多其他加密貨幣的交易核心概念。UTXO 不僅定義了你的「餘額」是怎麼計算的,也確保了區塊鏈交易的透明性與安全性。那麼,UTXO 是什麼?它又是如何運作的呢?讓我們一起來探索!

現金找零💵
想像你在便利店買東西,商品價格是 7 美元,你用 10 美元支付,店員找你 3 美元。這 3 美元就像是你的未花費交易輸出(UTXO),它是上一次交易的餘額,可以用來進行下一次消費。在 UTXO 模型中,每筆交易都像這樣,被拆分為支付部分和找零部分,形成新的 UTXO

什麼是 UTXO?
UTXO 是加密貨幣交易中的「未用餘額」,代表一筆交易後還沒花掉的部分,可用於下一次交易

UTXO 的核心特徵:
不可分割性:每個 UTXO 是一個整體,要完全使用或不使用,無法部分使用唯一性:每個 UTXO 都有唯一的標示符號,確保交易的可追溯性與透明性分散式記錄:UTXO 存儲在區塊鏈的分佈式賬本中,保障了數據的安全性
UTXO 模型的工作原理
輸入和輸出每筆交易由若干個輸入(Input)和輸出(Output)組成。輸入是上一筆交易的 UTXO,輸出則是新的 UTXO交易執行過程當用戶發送比特幣時,錢包會選擇足夠的 UTXO 作為輸入,然後產生支付和找零的輸出例如:如果你有兩個 UTXO(1 BTC 和 2 BTC),支付 2.5 BTC,則輸出會是 2.5 BTC 給收款方,0.5 BTC 作為找零返回確認和更新當交易被區塊鏈網絡確認後,舊的 UTXO 被標記為「已花費」,新的 UTXO 取而代之

UTXO 的優勢與挑戰
優勢:
透明性高🔍:所有 UTXO 都存儲在區塊鏈中,公開可查,增加了系統的透明性安全性強🔒:每筆交易都可追溯到特定的 UTXO,有助於防止雙重支付攻擊靈活性高⚙️:用戶可以選擇不同的 UTXO 組合來優化手續費和交易效率
挑戰:
交易複雜性📉:UTXO 模型需要錢包進行 UTXO 的篩選和合併,增加了計算成本存儲需求高📂:隨著 UTXO 的數量增多,節點需要存儲的數據量也不斷增加

UTXO 的應用場景
比特幣交易📈:比特幣使用 UTXO 模型來驗證交易的合法性,確保每個輸入對應有效的 UTXO隱私性增強幣種🔐:使用 UTXO 模型的幣種(如 Zcash)可以更好地支持匿名交易,提升隱私性分片技術與擴容方案⚡:UTXO 模型能更容易實現並行交易處理,有助於提升系統的擴展性
總結
UTXO 是加密貨幣交易的基石,它以透明、安全的方式構建了去中心化交易系統。理解 UTXO 的運作方式,不僅能幫助我們更好地使用比特幣等加密貨幣,也能讓我們深入了解區塊鏈技術的核心邏輯。【已累積 42/100】
#幣圈100天挑戰 #BTC #UTXO
马斯克:Grok3即将推出,预训练现已完成 比特币哈希率一度触及1000 EH/s,创历史新高 ai16z 创始人:ai16z与 a16z 没有任何关系 某加密网红的父亲圣诞夜遭绑架后获救 UTXO stack宣布空投10万比特币地址,开启闪电网络生态首次大规模空投 Aptos生态DEX Hyperfluid完成Pre-Seed轮融资,BlockBooster等参投 灰度数字大盘基金向某 bc1qx开头地址转移约691枚BTC,价值 6786万美元 AI币Focai上线11分钟速通5000万市值,交易额达4820万美元 印度2024年加大了对加密货币诈骗的打击力度,与谷歌和Meta联手打击“杀猪'骗局 某鲸鱼/机构地址近2日从Binance累计提币13.23万枚SOL 3位Co....ase高管2024年共抛售价值超10亿美元的COIN股票 XLM日内涨幅6.43%,COMP日内跌幅2.15% 昨日富达FBTC净流入3.57亿美元 Polymarket 2024 年累计交易量超 90 亿美元 SOON 公布代币经济模型:51%分配给社区 Microstrategy 拟于第一季度通过发行优先股筹集 20 亿美元,将买入更多BTC 某 ENS 关联地址于6 小时前将5 万枚 ENS 转入 Binance FTX 债务人重组计划已生效,首批客户将在 60天内获得退款#币圈资讯 #XLM #Soon #focai #UTXO
马斯克:Grok3即将推出,预训练现已完成

比特币哈希率一度触及1000 EH/s,创历史新高

ai16z 创始人:ai16z与 a16z 没有任何关系

某加密网红的父亲圣诞夜遭绑架后获救

UTXO stack宣布空投10万比特币地址,开启闪电网络生态首次大规模空投

Aptos生态DEX Hyperfluid完成Pre-Seed轮融资,BlockBooster等参投

灰度数字大盘基金向某 bc1qx开头地址转移约691枚BTC,价值 6786万美元

AI币Focai上线11分钟速通5000万市值,交易额达4820万美元

印度2024年加大了对加密货币诈骗的打击力度,与谷歌和Meta联手打击“杀猪'骗局

某鲸鱼/机构地址近2日从Binance累计提币13.23万枚SOL

3位Co....ase高管2024年共抛售价值超10亿美元的COIN股票

XLM日内涨幅6.43%,COMP日内跌幅2.15%

昨日富达FBTC净流入3.57亿美元

Polymarket 2024 年累计交易量超 90 亿美元

SOON 公布代币经济模型:51%分配给社区

Microstrategy 拟于第一季度通过发行优先股筹集 20 亿美元,将买入更多BTC

某 ENS 关联地址于6 小时前将5 万枚 ENS 转入 Binance

FTX 债务人重组计划已生效,首批客户将在 60天内获得退款#币圈资讯 #XLM #Soon #focai #UTXO
--
Bullish
什麼是 #UTXO ? 🔍 UTXO:#比特幣的核心運作基石 ! UTXO 是未花費的交易輸出(Unspent Transaction Output)的縮寫,是 #比特幣 區塊鏈運作的基礎模型。 你可以把它想像成你的比特幣餘額,但它並不是像銀行那樣存放的數字,而是由每一筆交易中未使用的輸出構成。 UTXO 如何運作? 1️⃣ 當你收到一筆比特幣交易時,那就是一個新的 UTXO。 2️⃣ 當你發送比特幣時,系統會使用這些 UTXO 作為「輸入」,並生成新的「輸出」。 3️⃣ 剩下的找零會自動生成新的 UTXO,回到你的地址中。 舉個例子: 你有兩筆未花費的交易,分別是 0.5 BTC 和 0.3 BTC。如果你要發送 0.6 BTC,這兩個 UTXO 會被用作輸入。系統生成一個 0.6 BTC 給接收者,剩下的 0.2 BTC 回到你自己的地址,形成新的 UTXO。 UTXO 的優勢: 🔒 透明且安全:每一個 UTXO 都可以追蹤來源,避免雙花攻擊。 ⚡ 高效處理:UTXO 模型允許交易並行處理,提升網絡效率。 📜 清晰的記錄:UTXO 模型讓整個區塊鏈的記錄條理分明。 與帳戶模型的差異 相比以太坊等使用「帳戶模型」的區塊鏈,UTXO 模型更像是現金交易——每一筆交易都有自己的「找零」。而帳戶模型則更像銀行賬戶,直接計算餘額。 UTXO 模型的未來? 隨著比特幣的發展,UTXO 模型的特點讓它在高效處理、透明性和安全性上依然具有強大的競爭力。不僅是比特幣,像 Cardano 和一些新型區塊鏈也採用了改進版的 UTXO 模型。 如果你還不知道什麼是 UTXO,現在是時候深入了解這個技術,因為它是比特幣成功運行的基石🚀 #BTC $BTC {spot}(BTCUSDT)
什麼是 #UTXO ? 🔍 UTXO:#比特幣的核心運作基石

UTXO 是未花費的交易輸出(Unspent Transaction Output)的縮寫,是 #比特幣 區塊鏈運作的基礎模型。
你可以把它想像成你的比特幣餘額,但它並不是像銀行那樣存放的數字,而是由每一筆交易中未使用的輸出構成。

UTXO 如何運作?
1️⃣ 當你收到一筆比特幣交易時,那就是一個新的 UTXO。
2️⃣ 當你發送比特幣時,系統會使用這些 UTXO 作為「輸入」,並生成新的「輸出」。
3️⃣ 剩下的找零會自動生成新的 UTXO,回到你的地址中。

舉個例子:
你有兩筆未花費的交易,分別是 0.5 BTC 和 0.3 BTC。如果你要發送 0.6 BTC,這兩個 UTXO 會被用作輸入。系統生成一個 0.6 BTC 給接收者,剩下的 0.2 BTC 回到你自己的地址,形成新的 UTXO。

UTXO 的優勢:
🔒 透明且安全:每一個 UTXO 都可以追蹤來源,避免雙花攻擊。
⚡ 高效處理:UTXO 模型允許交易並行處理,提升網絡效率。
📜 清晰的記錄:UTXO 模型讓整個區塊鏈的記錄條理分明。

與帳戶模型的差異
相比以太坊等使用「帳戶模型」的區塊鏈,UTXO 模型更像是現金交易——每一筆交易都有自己的「找零」。而帳戶模型則更像銀行賬戶,直接計算餘額。

UTXO 模型的未來?
隨著比特幣的發展,UTXO 模型的特點讓它在高效處理、透明性和安全性上依然具有強大的競爭力。不僅是比特幣,像 Cardano 和一些新型區塊鏈也採用了改進版的 UTXO 模型。

如果你還不知道什麼是 UTXO,現在是時候深入了解這個技術,因為它是比特幣成功運行的基石🚀
#BTC

$BTC
Jan:CKB 是理想的比特币二层以下内容来自 Nervos 首席架构师 Jan Xie 发表在 X(Twitter)上的推文,原文链接: https://twitter.com/busyforking/status/1739957462751690783?s=20 作为一种货币系统,比特币本质上是分层的。比特币货币系统的二层应该是什么样子呢?它应该是让整个系统和谐完整的一部分,与一层有相同的理念和价值取向。它应该与一层相互联通,让 BTC 可以在各层之间自由流动,并为用户和开发者提供一致的使用体验。  #CKB 就是比特币货币体系理想的二层。#CKB 遵循与比特币完全一致的价值观,例如 #PoW 而非 #PoS 、#UTXO 而非账户、去中心化先于 TPS、不可操纵的发行规则等等。通过 Cell 这种扩展后的 UTXO 模型,CKB 可以为 Bitcoiners 提供更多去中心化应用场景的同时,保持对用户和开发者一致性体验。在 CKB 上你一样可以用比特币钱包操作 CKB 应用,默认进行地址轮换保护隐私,研究如何在尘埃限制/最小容量约束下管理 UTXOs - 因为所有这些都建立在相同的基础原则之上。  此外,CKB 也给比特币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实验场地,因为 CKB 在提供增强版 UTXO 模型和更强大编程能力的同时,坚持了 Bitcoin 的核心价值观和设计哲学。这意味着 CKB 面临的挑战与比特币类似,而最优解决方案基本上对两者都有效。在 CKB 上使用定制的密码原语使开发人员和研究人员能够探索他们最具创新性的想法。在 CKB 上,测试像 covenant (CTV)、PSBT 和 Intents 这样的新想法更容易,如果成功,它们可以被整合回比特币第一层(也能为它们进入一层提供有力的论据)。  值得指出的是, 比特币货币系统的二层不需要与比特币共享安全性。多个二层可以形成一个以比特币为核心, 去中心化、有弹性和松散连接的货币系统。这样一个系统在安全方面没有单点问题,能够提供各处一致的用户体验而无需担心流动性碎片化问题。因为比特币就是钱,所以它只需要提供货币功能,而不是其他所有东西。因为 UTXO是这里的头等公民,账户被抽象出来在链外处理。CKB 完美地契合比特币作为新货币系统的愿景, 可以成为理想的 Bitcoin Layer2。 (end)

Jan:CKB 是理想的比特币二层

以下内容来自 Nervos 首席架构师 Jan Xie 发表在 X(Twitter)上的推文,原文链接:
https://twitter.com/busyforking/status/1739957462751690783?s=20

作为一种货币系统,比特币本质上是分层的。比特币货币系统的二层应该是什么样子呢?它应该是让整个系统和谐完整的一部分,与一层有相同的理念和价值取向。它应该与一层相互联通,让 BTC 可以在各层之间自由流动,并为用户和开发者提供一致的使用体验。 
#CKB 就是比特币货币体系理想的二层。#CKB 遵循与比特币完全一致的价值观,例如 #PoW 而非 #PoS #UTXO 而非账户、去中心化先于 TPS、不可操纵的发行规则等等。通过 Cell 这种扩展后的 UTXO 模型,CKB 可以为 Bitcoiners 提供更多去中心化应用场景的同时,保持对用户和开发者一致性体验。在 CKB 上你一样可以用比特币钱包操作 CKB 应用,默认进行地址轮换保护隐私,研究如何在尘埃限制/最小容量约束下管理 UTXOs - 因为所有这些都建立在相同的基础原则之上。 
此外,CKB 也给比特币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实验场地,因为 CKB 在提供增强版 UTXO 模型和更强大编程能力的同时,坚持了 Bitcoin 的核心价值观和设计哲学。这意味着 CKB 面临的挑战与比特币类似,而最优解决方案基本上对两者都有效。在 CKB 上使用定制的密码原语使开发人员和研究人员能够探索他们最具创新性的想法。在 CKB 上,测试像 covenant (CTV)、PSBT 和 Intents 这样的新想法更容易,如果成功,它们可以被整合回比特币第一层(也能为它们进入一层提供有力的论据)。 
值得指出的是, 比特币货币系统的二层不需要与比特币共享安全性。多个二层可以形成一个以比特币为核心, 去中心化、有弹性和松散连接的货币系统。这样一个系统在安全方面没有单点问题,能够提供各处一致的用户体验而无需担心流动性碎片化问题。因为比特币就是钱,所以它只需要提供货币功能,而不是其他所有东西。因为 UTXO是这里的头等公民,账户被抽象出来在链外处理。CKB 完美地契合比特币作为新货币系统的愿景, 可以成为理想的 Bitcoin Layer2。
(end)
Login to explore more contents
Explore the latest crypto news
⚡️ Be a part of the latests discussions in crypto
💬 Interact with your favorite creators
👍 Enjoy content that interests you
Email / Phone numb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