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talik 發文表示現有 Layer2 為中心的設計,其實與過去想追求的以太坊分片有很大程度的相似,且許多面向可以做得更好,例如可以保留更多的自主性給予 Layer2 開發者,讓生態擁有更多創新與彈性。

本文為鏈新聞編譯整理,如有疑義,請參考原文。

Vitalik:分片與 Layer2 技術上類似

Vitalik 認為 Layer2 和分片經常被描述為區塊鏈擴容技術的兩種策略,但其實兩者擴容的底層技術是完全相同的。

Lyaer2 為中心的設計與分片技術架構類似

用戶有某種數據分片,可以想像成用戶擁有詐欺證明或零知識證明;用戶在不同分片之間互動,對應用戶可在不同 rollup 之間互動。

Layer2 和分片主要區別在於:不同的鏈、分片有多少自主權?可以留給開發者多少發揮空間。

執行環境的多樣性

過去以太坊曾經於 2019 年短暫嘗試過分片的執行環境多樣化的改進,例如不同分片區域可以採用完全不同的虛擬機、帳戶模型等想法,但因為技術較難實現最終放棄。不過 Layer2 則可以輕易做到更多。

Layer2 比起分片,在執行環境上可以有較多的彈性與創新空間。

Vitalik 表示以太坊 Layer2 包括 rollups、valdium 和 Plasmas,在今日充當了生態執行環境的角色。雖然以太坊社群通常關注等效 EVM 的 L2,但其實有更多擁有創新、多樣性的 Layer2 正在發展:

  • Arbitrum Stylus:提供以太坊生態 WASM 虛擬機的執行環境,可吸引更多元的開發者與應用。

  • Fuel:使用類似比特幣 UTXO 的架構,以降低狀態帳本增長速度。

  • Aztec:引入新的程式語言和設計,基於 ZK-SNARK 的隱私保護智能合約而設計。

比起嘗試將 EVM 打造成涵蓋所有可能設計的超級虛擬機,此類專業化平台的效率將會更高。

推薦閱讀:執行層網路 Fuel Network 介紹,將如何藉由平行運算、縮小狀態以提供高效運算環境? 推薦原因:該文章講述 Fuel Network 的產品設計理念與架構,介紹 FuelVM 藉由 UTXO 模型如何解決區塊鏈狀態膨脹的問題。

速度與安全的權衡

分片可以帶給用戶更高的安全性,且現在以太坊主網的轉帳費用也不到一美元,確實擁有一定的競爭力,但不是所有應用都需要以太坊完全保護的安全性,例如社群媒體或遊戲,即使每筆交易 0.01 美元也仍然太高,

各種應用對於安全性有不同等級的要求

這些應用程式不必支付相同的安全成本。以 L2 為中心的設計可以實現這一點,針對不同需求打造相對應的環境。

推薦閱讀:導讀 Vitalik|不同取向的以太坊 L2,有何取捨與優勢 (Layer2 標準) 推薦原因:該文章 Vitalik 討論不同 L2 系統包含 Rollup、Validium、Disconnected 的各種面向權衡,例如安全性、成本與技術特性,可以對於上述「各種應用對於安全性有不同等級的要求」有更多理解。

另一個安全性相關的權衡是 Layer2 之間的跨鏈。目前以太坊生態有 optimistic rollups 與 ZK rollups,以及各種證明時間窗口的複雜組合。目前樂觀證明必須在鏈上管理系統複雜的欺詐證明邏輯,且提出資產還要進行為期一周的提款挑戰,使得 Layer2 跨鏈效能受到安全性妥協。

不過 Vitalik 認為在未來 5 到 10 年,預計所有 Rollups 都將是 ZK Rollups,並且具有查找功能的 Binius 和Circle STARKs 等超高效證明系統,加上證明聚合層的技術成熟,將使 L2 能夠高效提供每個區塊中的最終狀態根。因此未來 Layer2 的跨鏈交易基本上不會是個問題。

推薦閱讀:共享證明層介紹,為何成為模組化發展的重要基石? 推薦閱讀:該文章清楚介紹共享證明層 (證明聚合層) 的重要性與市場機會,並以市場現有的主要專案包含 Nebra、Avail Nexus、AggLayer 作為案例解釋其概念。

最後討論一下交易速度,以太坊每 12 秒生產一個區塊,且不願意速度太快,因為這會導致網路過度中心化。平均而言,提交交易的用戶需要等待大約 6 到 7 秒才能被打包到一個區塊中,Vitalik 認為這與自己使用信用卡付款時必須等待的時間相當。

但許多應用程式需要更高的速度,而 L2 可以滿足這項要求,許多 L2 已經正在探索幾百毫秒的出塊時間。舉例來說,Layer2 可以藉由預確認 (preconfirmation) 提供更高的速度,也就是驗證器在交易提交後簽署該交易,宣告會在特定時間包含交易,如果交易未包含在內,該驗證器會受到懲罰,達到更高效能的軟驗證。

預確認可以不需要受制於主網結算效能干預

當然,上述設計都可以嘗試在 Layer1 上完成設計,可以合併具有不同安全等級的不同分片。然而這會增加協議的複雜性,可能會帶來共識超載的風險,因為許多規模更大或吞吐量更快的方法具有更高的中心化風險,或需要更強的治理設計,這些影響將蔓延到協議的其他部分。而透過透過透過 Layer2 提供這些權衡,以太坊基本上可以避免這些風險。

Vitalik 認為 Rollups 為中心的設計,可以為以太坊帶來使用分片更好的擴容設計。

Vitalik:Layer2 帶來更自由的環境

除了技術上的比較,Vitalik 認為 Layer2 還創造了一種激勵空間,既鼓勵開發人員構建和維護 Layer2,也鼓勵社群支持 Layer2。

每個 L2 都是獨立的,代表開發者在其上部署新方法是無需許可的,無需花費力氣讓所有核心開發者都相信新方法對於鏈的其餘部分是安全的,也可以自由添加新的功能於 Layer2。任何人都可以研究完全奇怪的想法,即使它們被以太坊核心開發人員完全忽略。

(詳解 Blur 收益型 L2 網路 Blast:鏈上原生利率、NFT 永續合約等)

如果開發者嘗試新方法的 Layer2 失敗了,那就是開發者自己的責任與有限的影響範圍。相對來說,Layer1 的功能和預編譯設計不是這樣的,任何一個新的更新與方法對於網路的影響需要全盤評估,因為可能會有意想不到的後果與影響。

也因此很多 EIP 的討論,最終是否成功和失敗推出,往往取決於政治,程度比 Vitalik 希望的還要高,不論理論上可以建構什麼。

筆者認為雖然是為了整體網路的安全性考量,但也導致許多以太坊協議的提案確實很大程度上,僅朝向核心開發者圈子的想像前進。

推薦閱讀:帳戶抽象 EIP-3074 成為以太坊社群爭論點,Vitalik 拋出新改進方案 EIP-7702 推薦原因:該文章可以從 EIP-3074 的爭議,看到更多關於以太坊提案的政治色彩與角力。

總之,以 L1 為中心的生態系統和以 L2 為中心的生態系統,所產生的獨特激勵措施,最終會嚴很大程度響建構的內容、品質水準和順序。

比起分片基於以太坊生態的特定政治立場,Layer2 可以給開發者更高的自主性與任何創新,就算沒有被以太坊核心開發者加入 EIP 之中。

Vitalik 似乎心意轉向 Layer2

Vitalik 認為以 Layer 2 為中心的生態系統是真正的技術意義上的分片。在這種分片中,用戶可以使用自己的規則創建自己的網路,這對於生態發展是非常強大的,可以激發大量的創新。

Vitalik 開始認為比起分片,更看好 Rollups 為中心的設計能為 Ethereum 帶來什麼。

這篇文章 Vitalik:Layer2 已經實現分片,而且可以做得更好 最早出現於 鏈新聞 ABM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