缠论的递归在原文中每一个环节都有明确定义,但这并不妨碍千人千缠的局面。缠论自创造以来,经历了十几年的发展,目前不管是在QQ社群,知乎网文以及线下任何地方,只要涉及到缠论划分的探讨,必然、立马就会出现各种不同的意见,千人千缠已经成为了客观事实。不破不立,本人经过精心思考,创造了一套与缠论原文完全不同的,并且无任何争议可言的递归规则。一石能否激起千层浪,交给大家来评价吧。
本文的关键词是五个字:魔改缠论形态学!
主要介绍本人自创的一套形态学递归规则,与缠论原文的形态学完全不同。这里用一个表格对比两者区别:
缠论原文的递归规则
缠论原文的形态学递归顺序是:K线→分型→笔→线段→最低级别中枢→最低级别走势类型→大一级别中枢→大一级别走势类型……最大级别中枢→最大级别走势类型。
其中每一个递归的对象以及递归规则,在原文中都有严格的定义,这里不再赘述。下面重点介绍本人自创的一套形态学规则。
K线的定义及处理
K线是递归的最小单位,类似于物理学里面的量子,不可再分。一根K线有四个数据:最高价、最低价、开盘价和收盘价。在这里只需要两个数据:最高价和最低价。如图所示:
上图中,左边是原始K线,右边是处理过的K线。处理后的K线,会丢掉开盘价和收盘价两个信息量,那为什么还要这么处理?那是因为过于局部性的数据对于大的结构的作用力影响微乎其微,小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程度。所以为了便于递归的简洁性,又不影响结构作用力时,忽略掉一些冗余的数据,是完全可行的。所以这样设计出来的走势图形就如下图所示:
在实际看图软件中显示出来的K线都是有收盘价和开盘价的,但对于分析结构而言,这两个数据是没有太大意义,这一点必须要有清楚的认识,否则容易受到局部不必要的信息干扰。
顶分型和顶,底分型和底
顶分型的定义:一根K线的最高价不小于前后K线的最高价,那么这三根K线的组合构成顶分型,顶分型的中间K线最高价构成顶。
用代码表示为:H>=REF(H,1) AND H>=REFX(H,1);
H表示K线的最高价,REF(H,1)表示前一根K线的最高价,REFX(H,1)表示后一根K线的最高价。
底分型的定义:一根K线的最低价不大于前后K线的最低价,那么这三根K线的组合构成底分型,底分型的中间K线最低价构成底。
用代码表示为:L<=REF(L,1) AND L<=REFX(L,1);
L表示K线的最低价,REF(L,1)表示前一根K线的最低价,REFX(L,1)表示后一根K线的最低价。
以上的定义中是有一个等号,这点和缠论原文的分型定义不同,如图所示:
前面两个图形对应的顶分型和底分型,占了大部分情形,有极少数的情形如右图所示,就是连续多根K线的最高价相等或者最低价相等,甚至最极端的情形是连续多根K线最高价相等且最低价也相等。那么如上图所示就是连续多根K线对应连续的顶和底。
需要注意的是,在分型的定义中有一个关键字“后”,表示“后一根K线”。这就相当于引入了一个未来函数。所以顶分型的顶和底分型的底的成立,是需要后面一根K线来确认,当下是无法确认那个顶或底的成立。这个原理延伸到走势当中,相当于任何走势的第一类买卖点本质上是无法当下确认的,是需要最后一个结构的被破坏来确认。这最后一个结构只需要次级别的被破坏即可,甚至在区间套的框架之下可以更小级别的被破坏而确认第一类买卖点的成立。比如在以笔为中枢的走势类型当中,在区间套的框架下,一个分型的形成即可确认反转点的成立,即该笔走势类型第一类买卖点的成立。
笔的定义
有了分型的定义,就可以很自然的引申出笔的定义:笔分为向上笔和向下笔。由底和顶相连构成向上笔;由顶和底相连构成向下笔。
这和缠论原文的笔定义不同,缠论原文的笔要求至少有5根K线,这里不做要求,只要符合顶和底即可连成一笔。甚至在最极端的情况下,一根K线既是顶又是底,那么这一根K线就构成一笔。如图所示:
上图是纳斯达克指数的真实走势图形,总共有13笔。比较特殊的是第5笔,是由一根K线构成一笔,这看起来很奇怪,但是既然是这么定义的,就统一按照定义来划分。这种情况一般极少,而且这种笔一般对应比较大的振幅波动,而大波动意味着有大的能量和力度,这在动力学的分析中也不可忽略,而决定走势方向是结构上的作用力,这个作用力要么是时间占比较大的能量值,要么是空间占比较大的力度值,所以从动力学的角度而言,这构成一笔也是理所当然。
第6笔是由底和顶相连的向上笔,但是中间还有一个底分型被忽略掉了,原因是前一个底向上延伸笔的过程中,还没出现顶分型就出现了该底分型,而一笔是不能由底和底相连,只能顶底交错相连,并且该底又没有创前一个底的新低,而是接着又创了新高并形成顶分型,那么这笔就需要向上延伸至该顶分型,这点和缠论原文的处理规则一样。
还有更特殊的情形,就是连续多根K线最高价都相等,且最低价也相等,如图所示:
上图是富时A50真实走势图截取,总共7根K线,分别用数字1-7标识,同时产生了7笔。第一笔的结束点为什么不是2而是3呢?因为2虽然是顶,但是2后面没有产生底而又接着产生了一个新的顶3,所以这笔就要延伸到3。而4也是顶,那为什么该笔不延伸到4呢?这里要遵循一个优先原则:当顶形成后,后面就要优先连接底;同时,当底形成后,后面就要优先连接顶。所以3的顶成立后,后面要优先连接4的底,而当4的底成立后,后面就要优先连接顶,而这个顶刚好又是4本身,所以后面的向上笔就是连接到4的顶,一根K线构成一笔就这么形成了,后面笔的划分,依此类推。
一套全新的递归规则
上面已经解决了“K线→分型→笔”的递归,在缠论原文的递归中,递归到笔时,才完成递归的起步工作,后面还有线段,线段构成最小级别中枢,中枢又有延伸、扩展和新生等运动方式,同时中枢又有升级,包括延伸9段和中枢扩展两种升级方式,这里面会产生很多具有争议性的递归问题,包括线段和中枢升级等,尤其是涉及到中枢升级问题,延伸9段以及中枢扩展按照递归规则都需要强制性升级,那么如何升级呢?升级成哪三段呢?每一段要怎么画呢?每一段的起点和终点在哪里呢?这些问题极其争议性,弄得太多人很容易一头雾水,包括我在内。这里我设计一套没有任何争议性可言的递归规则。首先要知道,我们做递归工作最终是把走势转化为折线段,从K线、到笔、到线段、到走势,最终都要转化为不同级别的一段段折线形状。那既然如此,只要设计一套规则,并不断重复该折线连接即可。这里从最基本的笔开始,笔就相当于把多个K线转化为单个独立的折线段。而连接笔的端点是分型结构中的顶和底,构成分型的元素是K线,所以一般也叫K线分型。那么按照K线分型的定义思想,如果构成分型的元素是笔呢?那么就会产生笔分型,如图所示:
左边图是顶分型,右边图是底分型。构成该分型结构的元素可以是K线,也是可以是笔。如果是K线,那么顶分型的三个端点分别对应相邻三根K线的最高价,底分型的三个端点分别对应相邻三根K线的最低价,由K线构成的分型叫K线分型,包括K线顶分型和K线底分型。如果分型的端点是左右相邻两笔交叉而成,即“向上笔+向下笔”构成笔顶,“向下笔+向上笔”,构成笔底,那么由这样连续相同性质的三个端点构成的分型结构叫做笔分型,包括笔顶分型和笔底分型。与K线分型的顶底定义一样,构成笔顶分型中间最高点叫做顶,构成笔底分型中间最低点叫做底,有了笔分型顶底的定义,就可以对走势进行进一步递归划分了。走势的起点和终点就是连接相邻的笔分型的顶和底,如同笔的起点和终点就是连接相邻的K线分型的顶和底一样。这样就得到了最低级别的走势类型,同理,如果分型的端点是左右相邻两个走势交叉而成,即“向上走势+向下走势”构成走势顶,“向下走势+向上走势”,构成走势底,那么由这样连续相同性质的三个端点构成的分型结构叫做走势分型,包括走势顶分型和走势底分型。与笔分型的顶底定义一样,构成走势顶分型中间最高点叫做顶,构成走势底分型中间最低点叫做底,有了走势分型顶底的定义,就可以对更大一个级别走势进行递归划分,规则还是一样,次级别的走势顶底依次相连即可,如此类推,直到将走势所有级别全部递归完毕为止。当然一般而言,在一个固定周期的走势视图之下,一个软件大致能显示的K线数量在五千到一万之间,而每一个级别的走势构件大概在5-10个之间,按照这样计算,从笔级别开始算起,一幅走势图上最多就只能递归出4-5个级别,如图所示:
上图中总共递归出了三个级别,最低级别是笔,第二个级别是笔走势类型,第三个级别为大一号级别走势类型。由此可见,当笔画出来之后,所有级别都很轻易的转化为这种线性的折线段结构,没有任何争议性可言。在这个递归的过程当中,不需要去考虑中枢概念,也不需要考虑级别升级等问题,一切按照上面这个简单的规则把所有的走势从笔开始全部肢解成折线段。然后再在这递归出来的图形中去定义中枢,定义走势类型以及级别等概念。这与缠论原文的思路完全不同,缠论递归中是通过中枢级别去递归大级别的,是先有了小级别的中枢才有大级别的走势产生。而这里对大级别的递归是不需要中枢的,一切按照规则先画图,再来定义各级别的中枢,相当于顺序反过来了。比如现在有一个某级别走势类型图,然后发生了缠论原文中描述的中枢扩展或中枢延伸之类的形态,那么按照缠论原文的规则就要去分析该中枢是否升级等问题。而在这里,即便发生中枢扩展或中枢延伸9段那种形态时,也不需要考虑中枢升不升级的问题,只要按照上面规则去划分,能画出大级别的三个折线段有重叠,那自然就升级了,否则就没有升级。所以从这个角度而言,中枢是否升级不是定义出来的,也不是分析出来的,而是直观的画出来的,画出来了一个大级别中枢那就升级了,画不出来大级别中枢,不管它延伸几段,还是中枢扩展,都不升级,一切以眼前看到的为准,就这么简单。
关于对中枢的定义,这里与缠论原文不同,后面再单独发文。
看到没,上面把所有的走势从K线到最大级别都递归完毕了,居然连中枢的定义都没有,就这么奇妙。
这几天我在准备布局的神单即将开启!!!
评论168上车!!!
无常带无常带无常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