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有人讨论契约精神,我中性来评价吧:
契约精神的前提是有底层保证。在没有底层保障的情况下,契约精神不存在的,这个东西方没有任何区别,可以从东西历史的案例上找无数次欺诈、种族灭绝...等行为。
底层保障是什么?是暴力。西部片里的小镇上,保障秩序的就是警察局。没有警察局的话,根本不存在秩序,更别提契约。
同样有暴力做底层的情况下,为什么西方发展出了“契约”,而东方则更偏人治?这是个值得深究的问题。我认为还是商业模式的问题。在一个农耕为主的社会,大家自给自足,你要“契约”作甚?但是在商业社会里,契约的缺失就会极大的限制商业发展。
这就像在水浒传里,“义”是硬通货,有了“义”,杀人放火都是小意思。什么是“义”?就是互相包庇,不出卖对方,不做博弈论里的囚徒困境最差选择,而是选择了囚徒的最优解。
白道要讲究“仁”,这是白道对黑道博弈论的破解。仁就是单方向施好,我都对你好了,你还造反个球啊,赶快忘掉你那无聊的“义”吧,告诉我是谁截了生辰纲。“仁”的问题在于,资源是有限的,而需求是无限的。你只能给一部分人更多的好处,“仁”就是偏爱。
于是有了“道”,“大道废,有仁义”,这说明大道与仁义是抵触的。什么是道?就是我管你去死,该咋地咋地。我啥也不管,让世界回归本源。当然,实操中不可能真的啥也不管,啥也不管那你不就是老百姓了吗?实操中的“圣人”是尽量少管,主打一个懒。典型案例就是汉文帝,通过“放懒”,让汉朝有了长久的正义性,前后延续800年(西汉+东汉)。
但“道”的本质是让出权力,允许自组织填充空间,让自组织自我竞争。如果自组织比较黑,那百姓也就过的比较黑。于是有了“法”。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普天之下,都要听我的“法” - 这就是秦。
现代社会,其实你仔细看,无非也就是在“仁”、“道”、“法”三个维度尽量找平衡。
这就是政府组织的不可能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