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e行情仍旧在链上接力,只是从这条链换到了那条链上,从这个角度换到了那个角度

Meme为什么如此具有魅力,也许总结起来就三个字:机会大,这和其发行方式、初始流通密切相关

因此,本篇内容将梳理币圈这些年,代币发行的发展史

从基于比特币的分叉,到TON生态当下主要的点击即赚取

我先简单梳理一下,我记忆中的一些代币分发方式🔻

1. 基于BTC的分叉/复制
2. ICO公开发行
3. 交互式的免费空投
4. 持有NFT获得空投
5. 铭文叙事的公平Mint
6. 积分制的兴起(空投)
7. TON生态当下主流的Tap-to-Earn

除了上述这些分发之外,还有着一些比较特殊的且需要借助特殊条件的资产发行和代币分发的方式,例如:
1. KOL轮/社区轮
2. 图像NFT发行
3.FT框架下的个人发Key

这些,几乎是整个Web3发展史中主要代币/资产的发行方式,接下来,我将结合具体的案例来展开每一个我所列出的例子

另外这些例子都是我个人的所见所闻,有的是我正在参与或者过去参与,仅作为内容案例,不存在行为建议倾向

图像


1. 基于BTC的分叉/复制🔻

这是17年以前较为流行的一种方式,当时的加密主流都在试图改变BTC,并围绕着这一件事去基于BTC的源代码做分叉,比较著名的项目就是BCH了,它推行的就是比特币的大区块主义,希望通过扩大比特币的区块大小来提高其性能

另外,在过去的一些分叉活动中,硬分叉出去的链通常都会对原链进行等比空投,以此来获得社区的支持,不过这一方向在21年之后就很少有听到哪个链是这么干并在市场上有大动静的了

除了做分叉的BCH之外,就是走源码复制路线的LTC了,莱特币(LTC)是基于比特币的代码复制,当年也有着“比特金,莱特银”的口号,它在代码上借鉴了BTC并进行了算法的修改,同时也修改了出块速度

顺便一提的是,狗狗币就是基于莱特币的代码创建的,而不是比特币,如果要用父与子的关系图来指代这三者的话,那么比特币就是爷爷、莱特币是爸爸、狗狗币则是儿子

而这些分叉也往往是采取POW的共识机制挖取获得的

2. ICO公开发行🔻

ICO其实在币圈有着挺悠久的历史,但真正最兴盛的时候是17-19年,这一阶段的项目,如BNB、TRX以及LINK都是在当下仍在市值前20的标的

其中TRX在发展阶段中也曾被多次指控源代码抄袭了以太的Java库,因为这事还上了新闻,甚至在新闻上被人给Diss,甚至于白皮书的部分在早期好像也被指控抄袭

这些都是老历史了,拿出来说是想表达:TRX是采取了ICO+代码复制的方式去推动了早期构建的

另外补充一点,一般来说ICO公开发行的部分,在21年之前主流是作为第一轮的公开发售,之后的机构入场会接着开辟后面的融资轮

而在21年之后,一般ICO是作为最后一轮(不一定是ICO,可能是各种其他的什么O)

3. 交互式的免费空投🔻

这是Web3区别于Web2的最大特色,毕竟不会有哪家企业会给它的用户送可能高达20%的股份,而这在Web3却是经常出现的事

在行业发展的早期,那时候项目空投还没有那么的复杂,几乎是你参与使用了就可以获得,我印象里面最早知道的一个空投大毛是本体,但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却是UNI,因为这玩意我有,当时让我觉得:我去?这原来真能赚钱

不过当下随着行业的发展,空投的要求也在逐渐变高,后面细聊

4. 持有NFT获得空投🔻

这要比免费空投要门槛更高一些,相比较基于交互痕迹的空投方式,持有NFT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直接用自有的资金通过囤积的方式来获得更多的潜在空投权益(当然,如果是任务NFT另说)

例如ENS和近日挺火的APE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完成一定份额的代币分发的

我自己目前也有参与这样的活动,例如我持有Myshell的NFT,博弈的也是空投预期,以及在年初还是什么时候被 @jasmy_BNB 安利的AZRA系列NFT,也是通过持有的方式来博弈未来的空投预期

这种代币的分发,往往是在比较强调IP的项目中会出现,当然也有项目特别推出的社区活动,会开设专门的NFT系列活动来实现这一步,例如Manta就曾在上线前举办过类似于“NFT集邮”的活动,来进行一小部分代币的分发

5. 铭文叙事公平Mint🔻

我认为这是这轮周期最大的一个创新,它开辟了一种区别于前面所有代币发行方式的范式,先不论这一方式是否有持续性,但至少给后面的项目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其实做过社区的都知道,完全由社区去驱动的项目,尤其项目本身可能有着一些主营方向,那由社区去决策和投票,会走的很慢很难,这认为也是很多铭文项目最后不了了之的主要原因之一

这里延伸一些我观察多数社区的体会: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的情况并不常有,羊群效应却屡屡出现,愚蠢在一个群体里往往会短时间内迅速传染

接着之后的符文,我看到的是类似于比特币早期的分叉之争,同样的也给了交互铭文的社区成员给予了空投,但在当下没看到大的动静了

6. 积分制的兴起🔻

这是本轮周期里面,最PUA的设计,我也不清楚最开始是哪个项目开始的,但我知道的是再质押板块的项目,全是这么干的

以太坊再质押板块,叙事本身给行业什么样的变革先放一边不聊,但围绕这个生态谱系的项目,变革了撸毛群体的可获得利益,更进一步的提高了门槛

完完全全的把项目空投的红利变成了严重POW+PUA的方式

但我也能理解,毕竟随着市场对一级项目空投预期的期待,涌入的人群开始变多,项目方需要去均衡社区里面的利益群体

但最SB的是那些莫名其妙女巫掉普通用户的项目,最顶级SB的是还把用户骂作电子乞丐的项目,我就不点名了,看到有人给这种项目洗,真是倒灶,恶心

7. Tap to Earn🔻

随着TON生态的兴起,Tap to Earn这一范式进入了市场的主流视野,简单来说其实就是通过简单的点击动作获得积分,最后基于积分获得代币空投

因此Tap to Earn是TON生态目前上线的主要分发动作,其内核实际上也是积分制

而同样采取Tap to Earn的热门项目还有做Depin的Grass,这也是一个大热门

但我本人最早知道Tap to Earn这个模式,还是早期国内的一些盘子开始流行的

而最为知名的Tap to Earn项目,那真是非Pi Network莫属了,最神奇的是该项目成立马上就快六年了,仍旧没有正式上线,不知道是在测试什么东西

可能许多人因为它就是个做点击动作的项目,但Tap to Earn这件事本身只是进行代币分发的动作,其内核各个项目又各不一样,例如打着游戏名号的TON生态,打着Depin和全球算力网络的Grass,还有着基于恒星网络进行改进的L1 #PiNetwork

图像


我们综合来看,可以将上述了各个代币分发方式直接分为两类:
(1)有资金成本的
(2)无/低资金成本的

其中实行分叉、复制构建、ICO公开发行,往往都是有着一定的资金成本,这部分的社区筹码,本身就带有成本锚点

而交互式的免费空投、铭文公平Mint以及Tap to Earn等,都是无或低资金成本的,这部分社区筹码的成本锚点就很模糊

另外关于积分制,尤其是围绕再质押产生的积分制活动,是用资金流动性作为换取,不是实际的资金损耗,我认为这部分的成本锚点也是很模糊的

如果将这两件事套用在二级市场上,我们回过头看,似乎社区的筹码带有一定成本锚点这件事,是更加有利的

Tap to Earn等低成本分发方式,看似将门槛给降低了,但其实给行业的二级市场带去了更大的压力,对于二级市场的持有者来说,是一种不利因素

图像


我觉得这也是推动Binance宣布将Launchpool池子作为盘前交易筹码去市场进行换手的主要原因之一,让市场上模糊的成本锚点变的更加清晰

注:在我上述的案例当中,只考虑个体参与的情况,未考虑工作室批量脚本交互的成本等实际情况

而除了这些筹码分发的方式之外,还有两个我印象中比较特殊的资产发行方式值得一提:
(1)社区/KOL轮
(2)图像NFT发行
(3)FT框架下的个人发Key

我将它们也简单展开说一下🔻

-社区轮
(1)社区轮在21年之前的ICO热潮中非常常见,在当时主要是项目和社区团队长进行合作,将一部分筹码交给团队长进行兜售,社区团队长通过提高单枚代币的筹码成本给到社区成员认购以此获利。
(2)目前这种方式并没有断绝,仍旧有的小的VC是以这种方式展开的,甚至还包含了一部分的增值服务,更甚者,还有机构的退出途径是通过这种方式完成场外的退出
(3)对于认购这些份额的社区成员来说,虽然形式上和ICO有点相似,但始终还是卡了一道,因为这通常不是项目方本身所认可的轮数,早期的ICO认购是可以比较直接的参与到项目的讨论、决策当中的,而社区轮认购方,往往只能接触到的是承接方
(4)这也是一些社区轮的项目迟迟未上线,社区维权对象出错情况发生的根本原因,由于不是官方渠道发出的筹码,你根本不知道你接的这个筹码过了几手,出了问题又要辗转多少手

-KOL轮
(1)有点类似于社区轮,只是筹码的承接主体从一个社区变成了KOL个体,当然也有KOL为了分摊风险,拉着自己的社区一块来
(2)KOL轮的额度,据我了解是远没有社区轮的筹码数额大的,一般都在2万U以下
(3)KOL轮的特点是解锁比机构快,估值也比机构略低,但这个幅度同样也很有限,这些额度的发放在本轮周期里面通常也伴随着一定的宣传义务
(4)因此也有完全以KOL宣传作为劳动付出换取的筹码

-图像NFT发行
(1)这事既Defi行情之后的又一段大的行情,也是Web3正式分割同质化代币与非同质化代币区别的一个象征节点
(2)NFT的发行让一些图像、艺术品、音乐乃至可以被收录上链的权证等,都成了可以炒作和衍生的叙事
(3)近日比较火的 $APE ,其NFT系列就是NFT赛道的头部藏品系列

-个人发Key
(1)这是在2023年的Socialfi行情中的资产发行方式,以FriendTech为首的社交应用掀起了这一范式的热潮
(2)个人发Key这件事本身和个人发币有些类似,但因为置入了社交场景,给这一资产的发行限定了属性,并且也因为模型设计是负和博弈的缘故,长期跑下来是个注定会亏损的资产模型
(3)这一范式其实将社交关系给具象成了资产,后续的一些应用基于这个模型的改进,让[社交货币]这个概念在2023年的社交行情中落地开花

以上,就是我本人根据自己的一些记忆进行梳理的Web3整个发展史中代币、资产分发/发行的方式

我本人有注意到文中有一些逻辑上的错误,例如复制代码进行发行其实并不属于个体的范畴,但仍是过去的主线之一

还有,本文在代币的发行方式中,也没有着重介绍POW和POS的差别,关于POW被我简单概括在了分叉那一小节里面

如有补充,欢迎评论区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