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稱幣圈一姐的幣安共同創辦人何一,昨日撰文分享了她近期對於幣圈和幣安相關熱門話題的看法,並回應了社群對幣安今年上幣策略的質疑。 (前情提要:幣安何一闢謠:無意引導迷因幣風向,上架「小寫Neiro」因市值低、持幣分散) (背景補充:幣安上架小寫「Neiro」噴漲754%,社群質疑Binance上幣策略) 全球最大加密貨幣交易所幣安(Binance)共同創辦人何一,昨(17)日中秋節撰寫了題為《如果我們意見不一樣,那可能你是對的》的文章,一次回答了幣圈和幣安近日備受社群熱議的三大問題: 幣圈要完? 幣安躺平了嗎? 幣安上幣策略 以下為您整理一姐的全文重點: 一、幣圈要完? 最近很多行業內唱衰區塊鏈的帖子都很火,很多行業外的人都在問我是不是區塊鏈騙局結束了?圈內的在問是不是行業沒搞頭了?我們走到了週期的哪個階段? 對比好新聞,壞新聞更容易上頭條,壞新聞也更容易獲得更多的流量與關注,還有什麼比幣圈人唱衰幣圈更值得嘲笑呢?這些行爲與情緒不斷傳染,裹挾流量愈演愈烈,甚至一些有些 OG 退休也被放大爲「幣圈要完」的佐證,一些行業堅定的理想主義玩家也會和我聊天中透露出焦慮和迷茫。 其實焦慮的不只是幣圈。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所以離不開環境、離不開水和空氣,而投資市場是不是活躍則離不開經濟週期,經濟上行還是下行會決定大衆的預算分配到哪裏,作爲一個普通人吃飽穿暖纔會考慮投資,所以每次聯準會的消息對幣圈資深玩家來說就是市場走向的指揮棒。 尤其是在幣圈整體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大型金融機構玩家的參與行業,區塊鏈行業逐步趨於成熟,尤其在 BTC 和 ETH 的 ETF 獲批後,作爲投資品類中的一個「可配置資產」,幣市和股市已經成爲一體兩面。 事後諸葛亮一下:過去十年,幣圈發生了什麼變化?我曾經把幣圈比作狂野西部,那麼早期涌入這個行業的人就是早期的西部掘金者,在經濟上行週期裏,一點點的資金溢出到幣圈,也可以讓幣圈有幾何倍的增長,而區塊鏈行業野蠻生長的行業早期,只要敢梭哈,百倍千倍幣也並不鮮見,這是早期利基市場及宏觀經濟的雙重加持,在這樣的環境裏,今天這把梭哈錯了,明天梭對一次就回來了。 但隨着時間的推移,經濟進入另外一個循環,全世界消費降級,更多的玩家加入掘金隊伍,揮着鏟子的掘金玩家不斷升級裝備,而傳統市場一級二級的專業玩家越來越多,每一個人都都會覺得「幣圈不如之前好賺錢了」。 從比特幣一遍又一遍被無數的人稱爲「龐氏騙局」,在主流圈層無數次口誅筆伐中走到比特幣、以太坊的 ETF 獲批,當然是了不起的勝利,同時我們可以看到傳統金融在加密幣的關聯產品交易規模在穩定擴大,比如:CME 和ETF 的交易量。 是的,大的來了,但來的方式跟大家想象中資本無腦接盤的方式不一樣。 就像網際網路改變出版業,改變電視行業一樣,不是一夜之間,而是潤物細無聲,帶來的不只是比特幣的上漲。 延伸閱讀:Paradigm眼中的加密貨幣:像火星拓荒、投機者的賭桌 二、幣安躺平了嗎? 我們是風口的豬,踩中時代的脈搏,和用戶站在一起才走到今天的幣安。 源自小米創辦人雷軍的著名的「飛豬理論」(又稱風口論):創業,就是要做一頭站在風口上的豬,風口站對了,豬也可以飛起來。 我們希望區塊鏈行業不是小衆玩家的遊樂場,我們希望未來幣安能服務十億用戶,我們希望能成爲未來世界的基礎設施,我們一直在爲這個目標努力。當我們想要推動區塊鏈行業的大規模採用時,當我們希望滿足大部分人需求時,當我們需要保護絕大多數用戶的權益與資產安全時,意味着我們需要在和理想和現實之間尋求平衡點。 幣安不是孩子了,所以我們需要和世界和解,需要合規、需要反洗錢,需要遵循傳統金融行業已有的規則。 歷史總是在重複,網際網路早期出現了無數的技術創新,而拐點是服務大部分人的公司成爲今天的網際網路巨頭,而網際網路早期的絕對自由主義最終的走向了暗網。 我們沒有辦法預測未來,所以只能以史爲鑑,產品需要能服務大多數人才有可能成爲未來世界的金融基建,幣安的產品起於交易,而不止於交易,你會看到 Earn、廣場、pay、Web3 錢包的出現。 我們希望去嘗試,去摸索怎麼樣可以帶跨越鴻溝,真正讓區塊鏈技術大衆化,讓普通人可以用區塊鏈,而不僅僅是炒區塊鏈,他們可以不知道什麼是區塊鏈技術,但受益於區塊鏈,就像你的奶奶不懂網際網路技術,但可以享受手機帶來的便利。 泡沫會破,而那些真正解決用戶需求的產品會改變世界,會創造歷史。 延伸閱讀:幣安研報:我們離Web3大規模採用到底還有多遠? 三、你的幣上幣安了嗎? 社群這幾天對幣安上幣的討論很激烈,我們很認真看了大家的意見,無論過去認爲幣安上 VC 投資的幣是背棄社區,還是覺得幣安上 MEME 幣是降低了上幣標準,或者評判幣安上 TG 遊戲項目都是胡來,批判都是工作室玩家,包括老鼠倉的傳聞也有介入調查,我們都有關注,並且不斷在反思,「愛之深、責之切」,不在乎的人不會在你身上花時間。 幣安靠用戶走到今天,每一個用戶的意見都會重視,我試着解釋一下人人喊打的上幣基本框架和流程: 幣安上幣由商務、研究組、委員會、合規審覈四個環節構成。 我大致總結一下,歷屆委員會留存的審美偏好,大致可以分爲: 1)上用戶需要的項目,有用戶、有流量的項目 在過去的兩個週期,我們上幣有很多的錯過,早期我們確實對 MEMEcoin 不夠重視,所以在 Shib、PEOPLE、PEPE,甚至最近的這些 MEME 項目上,都比較後知後覺漲很高了才上,以致於臉都被打腫了,這裏的經驗和教訓是幣安作爲交易平臺,不能自己覺得好,要用戶覺得好。 在大小 neiro之爭上,也是因爲社群的批評,我們更多在反思什麼是好的 MEME,如果 MEME 社群的本質是另外一場「反華爾街運動」,那代幣高度集中,價格已經被 Pump 吹起來的,泡沫不知道什麼時候破的 MEME 還是 MEME 嗎?還是穿着 MEME 外衣的龐氏? 所以上了幾個相對代幣分散的項目,且市值不高的 MEME 項目,初期篩選的項目十多個,很多都倒在了合規審覈和代幣集中程度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