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的区块链项目一般都有宏大的愿景,比如说以太坊最早喊的世界计算机,后面说的金融结算层和可编程层;比如说Ton的Open network等等。当然还有著名的Web3.0的叙事,17年的说法是能够取代Web2成为新一代互联网,后面才被Web3的说法替代。愿景够宏大意味着一切可以按照梦想来,所以早期的很多项目比如说IOTA、ICP虽然也不知道做了啥能做啥,但都能融到很多钱,并且维持着很高的市值。那时候市场对这类项目很宽容,因为愿景宏大,谁知道会不会发生莫欺少年穷的故事呢?
随着加密走向主流,市场逐渐也发现了Crypto的局限性,项目做的事情更加实际和落地,参与者也更加理性,就很难喊出巨大的愿景。所以21年之后的项目有愿景的并不多,更多的称之为叙事。叙事在我看来更像是某一个有声量的组织提出有解决路径的目标,由项目团队来实现,谁最快最好的做成就能享受市场最高的溢价。最明显的例子就是22年23年大家对于EF的追逐,EF喊Layer2、ZK,市场就做Layer2、ZK,EF喊抽象账户,一批项目就应运而生。这条路过去两年很好用,因为市场缺乏自下而上的力量。但今年看下来追逐叙事的项目大多死于叙事,一方面是ETH币价不好赚钱效应差说话没人听,另一方面是很多叙事更像是SaaS,在现有的基础设施上修修补补,赚点小钱罢了,难产生规模效应。
忆往昔峥嵘岁月,大家都想回到17年21年的烈火烹油时代,老生常谈是需要新的韭菜,新的资金流入,要吸引剩下的资金,我认为愿景是很重要的一部分。17年大家是相信Web3.0能替代Web2.0,21年大家是真的相信DEFI能改变金融、元宇宙能改变娱乐产业。而现在我们信什么呢?是MEME还是ETF?新的增量需要新的宏大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