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出现了分歧,24日、25日ETH累计跌幅超10%,反弹力度仅有3%,反观BTC在25日的下跌直接收针,反而上涨至67K附近。

正常情况下币价不会有多少波动,除非没人买。7.26日八个以太坊ETF减持了10万枚ETH,灰度减持4.4亿,富达增持6900万,具体数据在下图:

图片

这样的利空出来,又有一片唱衰以太坊的声音出来了。比如说什么“以太坊在让人失望方面从没让人失望”,“以太坊就像是表面看起来的好男人,只有自己知道,它晚上硬不起来”。

看上去是这样,今年很多大事都是围绕以太坊展开,比如ETF、坎昆升级,更早的layer2。有一部分人,就喜欢围绕着这样的节点来炒作,但每次都被市场按头。

他所表现出来的“利好”是一个长期的影响。更加不能孤立的把坎昆升级作为预判所谓的涨跌、潜在投资机会或者其他稀奇古怪的东西。

以太坊真的让人失望吗?过去十年的以太坊收益率远远跑赢比特币,这还有什么值得怀疑呢?即便是没让大家失望的比特币,在牛市中建仓都是风险巨大的。要不然看看其他的代币?Solana上的名人代币平均跌幅94%,值得相信吗?

图片

说到底,真正赚钱的东西讲起来都简单至极:选好标的,低位分批加仓。但这些东西反而太简单了,以至于所有人都下意识的忽略这些东西,在追求各种“不明觉厉”的专业术语,缺乏对行业的认知,在各类神棍中来回被收割而不自知。

忽略消息面对情绪的刺激是投资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大家在行业里摸爬滚打这么久,一定要意识到,真正能够赚很多的投资,就是熊市打窝的钱。

但易地而处,身处熊市敢于重仓的项目只有比特币和以太坊。所以能拿到大结果的都是在比特币和以太坊里。限定了时间,限定了标的。

剩下极小部分,抓住了牛市中跑出来的现象级Ponzi应用,小钱赚了几百倍--------但这只能支持小钱。不管是pepe、aidoge还是ordi,涨了几万倍几千倍之前市值都很小,流动性不够根本买不了多少。

很多人不这么干,一不在熊市中打窝,二不在新概念刚出的时候加入。往往是等到某个热点人尽皆知的时候才下定决心搞进去,搞的还不是那些最热的项目,而是“下一个pepe”、“下一个ordi”、“下一个sol”。

结果一进去热点就过了,直接被埋,学费拉满。

如果对某个代币没有持有十年的信心,就不要持有一秒。巴菲特这句话很多人是不理解的。

他的意思是,你一定要做到对你投资代币有足够的理解,能够凭你自己的认知构建出它未来十年的趋势发展。

实际上当你基于此作出决策以后,大概率并不需要真正等待十年才有收获。因为在趋势发展的过程中,只要能保证持续增长,泡沫一定就会提前。

现在大家对以太坊很悲观的时候,我仍旧对以太坊保持信心

以太坊的估值

最初对于以太坊的理解非常单一,给予以太坊估值都是用传统估值体系计算。后来asha Che 博士提出要以国家经济体的概念来为以太坊估值。

利用货币数量公式 PQ=MV(货币供给量×货币流通速度=价格水平×商品交易量)来计算以太坊的网络价值,那么以太坊网络的总价值,就等于流通中的 ETH 总量乘以 ETH 的周转次数。这也是现在对以太坊最流行的估值方式。

但它不再有商品价值和溢价空间,这又是不对的。

首先 ETH 具有极强的“商誉”和 IP 效应,开发者和用户更愿意使用以太坊网络。同时以太坊的市值比 Solona 市值高了近 10 倍。 

同时,以太坊的价值也不再是当年那样只能当成 ICO 的发行平台,而是支持了 DeFi 生态,GameFi 生态,以及可以预见的 web3.0 生态以及元宇宙生态。那么这样的现状下,PQ=MV理论对以太坊的估值就是极其片面且失真的。

因此,我们必须要结合整个行业未来的发展,提出一个更“兼容”的估值理论。

1.以太坊可以成为加密世界的金融层。2.以太坊可以成为元宇宙、web3 的运行层,ETH 获得文化资产价值。3.以太坊可以成为资本资产&货币资产

第一、二点,我们先当成估值的补充,先看看第三点,假如ETH只是现金资产的总价值。那我们来预算一下 ETH 作为现金资产在未来的总价值。


自 2017 年 1 月到 2022 年 1 月,以太坊网络交易从 44K 增长至了 1.2M,年增长率高达 130%。但这个数据之下,我们看整个以太坊上的活跃地址数仅只有 16.6M。那我们来预算一下 ETH 作为现金资产在未来的总价值。自 2017 年 1 月到 2022 年 1 月,以太坊网络交易从 44K 增长至了 1.2M,年增长率高达 130%。但这个数据之下,我们看整个以太坊上的活跃地址数仅只有 16.6M。

图片图片



如果你能相信 web3 带来的改变堪比早期的互联网,那么你同样的可以默认以太坊未来的增长率区间为:

3~5 年增长率可以保持在 100%

5~10 年增长率可以保持在 80%

10~15 年增长率可以保持在 40%

15~20 年增长率可以保持在 20%


Kevin 以 125% 的增长给以太坊估算到 10 年后的日交易笔数为 40 亿。但我觉得这样的计算方式还是有些问题的 ---- 他可能没考虑到产业加速发展的问题。


PC 互联网时代达到一亿用户花费了 7 年,但进入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后,用户数达到 1 亿时,仅仅只用了三年。


什么意思呢?互联网,从 web1 到 web2,再到未来的 web3,他们发展的加速度会越来越快。


我们看整个以太坊网络的月活地址数仅仅只有 16M,7 日活跃地址数仅只有 501K,平均日活不到 100K,过去四年的年增长率是 140%。我们保守地采用 110% 的增长预估。


这就意味着:

4 年后,以太坊网络的 7 日活跃地址数将达到一个亿。


Kevin 以现在年增长率 125% 计算 10 年后以太坊网络的交易笔数会达到 40 亿,我认为是没有考虑到以太坊活跃地址数的爆发性增长。所以,以太坊处理的交易笔数会以 140% 的增长速度,在 10 年后达到 80 亿笔。


同时,Kevin 对以太坊交易量爆发增长的判断我还是非常认可的,那就是:

“以太坊交易成本便宜,且成功扩容,可以在智能合约之间进行可编程小额支付,上述假设完全是合理的”


我们看到现在以太坊在 layer2 和执行层的突破,DeFi 交易成本已经降低了 10~20 倍,未来以太坊 2.0 成功扩展后,这意味着:

“以太坊交易成本便宜,且成功扩容,可以在智能合约之间进行可编程小额支付,上述假设完全是合理的。以太坊经过 3 年多的发展,终于迎来了可扩容解决方案即将落地的时刻。正如我们之前强调的,DeFi 交易的成本在未来 6-12 个月间可以降低 20-50 倍,这将意味着交易数量会出现指数级增长”


那么现在以太坊每天处理了 37 亿美金的 ETH 和 619 亿美金的稳定币 ----- 这是远远低估的,因为没有算上 ERC20 上的其他代币,那么即便是以 70% 的年增长率来计算,10 年后以太坊处理的总交易量是 13 万亿美金(远高于 Kevin 预估的 5 万亿美金)。


按以太坊十年后每天处理 80 亿笔交易并且达到了 13 万亿美元交易额来计算的话。


*13 万亿美金其中 5% 是来自 DeFi 的高价值交易(空投、套利需要的抢跑),而交易费用为总价值的 0.05%;

*80 亿笔交易以 0.01 美元来计算;

* 交易手续费稳定在 5% 的增长;

* 假定十年后无风险利率是 2%,必须的风险补偿利率是 5%,那么 ETH 的质押者就需要获得 7% 的长期收益率。


如果满足上述条件,那么以太坊 10 年后的费用营收就是 1441.8 亿美金。把费用营收当成“股息”,我们可以算出未来十年后以太坊的总价值是 7.5 万亿美金。


接下来计算作为货币资产的部分。这部分价值我们可以粗略地以"数字白银"来看待。当以太坊网络成为元宇宙、WEB3 的运行层后,ETH 一定程度上是可以取代一部分 BTC 作为“价值存储”的功能并获得其价值。


当然,这里面虽然有一些前置条件,但我认为是以太坊所能够触达的:

1)低通胀。目前 ETH 的通胀率是 4.3%,当 pos 权益证明通胀率就会以质押数量进入动态通缩,目前看来是 0.43%,但随着质押率提高,未来大概率是可以稳定在 2% 左右(Tim Roughgarden 的说法)

2)以太坊 2.0 的 POS 能经受住市场的考验。

3)对于 DeFi 系统的先发优势和 TOP1 级的安全性、去中心化。


比特币的货币价值是 14.6 万亿美元(具体计算我就不算了,国外专业机构极其保守的计算结果,如果需要的话文末加我领取文章就好),那么 ETH 如果获得了 BTC10% 的份额,那么 ETH 关于货币价值部分的估值则是 1.5 万亿美元之间。


那么我们即便是以能预估的估值计算,未来 10 年后 ETH 的总市值将会达到 9+X 万亿美元。也就是说,10 万亿市值只是 10 年后 ETH 的最低估值。

从现在开始3100U买入,约26倍1000U买入,约78倍1500U买入,约52倍。

也许不用等十年,但如果没有做好持有十年的准备,永远赚不到这个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