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中的一些戲謔詞語經常是在無意中發現了一些現象,只是沒有說明這些現象背後的原因。如果我們深入的分析經常會有會不錯的發現。從梳理比特幣二層知識,再到整理 Web3 的應用架構,以及中本聰的消失,我對去中心化有了更多一些的理解。

1. 網路的戲謔:中本聰消失、SBF 入獄、CZ 受限

網路上出現了一個有趣的因果關聯:「大餅強是因為中本聰消失了,Solana 強是因為 SBF 進去了,BNB 強是因為 CZ 快進去了,所以以太坊為什麼弱還用說嗎?」。為了以太坊的崛起,很多人開始喊著要「活捉 V 神」。不少人看到這樣的戲謔常常是哈哈一笑。

圖源:付少慶

網路中的一些戲謔詞語經常是在無意中發現了一些現象,只是沒有說明這些現象背後的原因。如果我們深入的分析經常會有會不錯的發現。

中本聰為什麼要消失?作為比特幣的創辦人,雖然他消失的原因尚不清楚,但可以有幾種可能的猜測:

  • 個人的隱私保護:中本聰選擇消失可能是為了保護自己的隱私和安全。因為他是在製造一種加密貨幣,而且通過前人的研究與積累,中本聰感覺自己的這次「創造」成功的可能性更大,為了避免在現實世界引起了太多的關注和爭議,也可能希望避免過多的關注和干擾。「消失」是一種很好的方式。

  • 去中心化:通過對中本聰原有言論和郵件的研究,他對比特幣的設計考慮很多,不僅關注技術的實現、並考慮了很多經濟學、社會學方面的影響。中本聰消失的另一個可能解釋是為了確保比特幣的去中心化。他可能認為,一個沒有中心化領導者的系統才能真正實現自由和獨立。同時這種去中心化也可以預防權力集中,可以防止比特幣被少數人或機構掌控,這樣更利於社群的發展與共同決策。

對個人隱私的保護應該不會對比特幣產生的太多影響,去中心化設計有可能是很重要的設計考慮。尤其是和以太坊、V 神的對比,V 神規劃的以太坊發展路線,引起了很多人的質疑,這是一種比較嚴重的中心化。去中心化反映在多個層次與方面,我們在後面用一些分析,從多個觀察角度和理論體系,來看看去中心化的作用。

2. 去中心化的基礎概念

2.1. 去中心化、分散式、中心化

現實世界對系統結構的一種常見分類:Centralised(中心化)、Decentralised(去中心化)、Distributed(分散式),這不僅是技術實現上的三種常見結構,也是社會組織等其它產業的三種常見結構。

這三種結構在區塊鏈產業有相關的描述,我使用這個圖是參考 Vitalik 的文章:《The Meaning of Decentralization》。

圖源:付少慶

對於這個圖國內經常會有一些爭議,認為 Decentralised,Distributed 的圖標識反了。從控制與決策的角度來講解,應該能夠能消除這種爭議,能比較好的理解 Decentralised,Distributed。對於圖中的 Centralised(A),無論從哪種角度理解,大家應該都沒有爭議,所以我們只對去中心化和分散式做對比。

洪蜀寧老師有個說法「區塊鏈的本質即去中心化」,這個描述很準確。在本文中,我們談論區塊鏈和去中心化,通常是指同一事物。Decentralised 去中心化實際上是一種多個節點構成的決策中心,其控制和決策還需要一定的節點參與,這個時候控制與決策被稱為共識。例如比特幣中具有挖礦能力的全節點,才有能力決定新塊的產生與寫入新塊中的內容,那些沒有挖礦能力的節點是只讀節點或驗證節點。在 PoS 和 DPoS 的鏈中,這種情況會更明顯,只有共識節點才能決定產生與寫入新塊中的數據。在共識協議中同步演算法與異步演算法的差異也更明顯,會決定著區塊鏈網路中可以容納的節點數量。

在分散式系統 Distributed 中,完全沒有明顯的中心存在,只有節點,任何節點可以隨時加入或離開這個網路,其控制與決策都是局部的,這也是分散式系統可以做到性能非常大的一個原因。這樣說明,是不是就消除了 Decentralised,Distributed 的常見爭議?

讀者可以參考洪蜀寧老師的《洪蜀寧:區塊鏈與加密貨幣》和 Vitalik 的《The Meaning of Decentralization》,對比兩篇文章中的內容,很多人應該會更容易理解含義和瞭解一些概念的邊界。其中的示意圖,我採用了 Vitalik 文章的示意圖,這個圖示中的 Distributed(分散式)是更廣義的分散式系統,如閃電網路,Nostr,電驢下載等系統。

根據我整理比特幣二層建設相關資料時候的總結(見參考文獻),我們對比一下區塊鏈系統(去中心化)、分散式系統、中心化系統三者的主要特點。這些特點有可能會有理解上的爭議和總結的不準確,我們只需要關注裡面的顯著差異,如去信任帳本能力。

圖源:付少慶

(1)去中心化(區塊鏈系統)的優缺點

去中心化(區塊鏈系統)的優缺點可以參考上表內容。

在這裡引用洪蜀寧老師的一段內容:從電腦系統角度來看,區塊鏈技術是一種全新的分散式系統,但區塊鏈與傳統分散式系統最根本的區別就在於其去中心化特性。去中心化的含義就是指沒有一個中央控制方能夠控制區塊鏈網路的運行,既不能停止它,也不能操縱其中的數據,任何一個節點被破壞或錯誤行為都不會影響整個系統,而中心化系統最大的問題就在於此。去中心化特性為區塊鏈帶來三個好處:容錯性、抗攻擊力和防合謀,從而使得區塊鏈成為一種獨立的、可信的、抗壟斷的技術體系,為在其之上儲存和轉移價值與信任提供了技術保障

如果簡潔記憶,只需要記住這個去信任帳本能力,這是分散式系統和中心化系統沒有的能力。這也是只有在區塊鏈系統產生後,才有了加密貨幣的原因。

(2)分散式系統的優缺點

分散式系統的優點:

  • 可擴展性:可以隨時加入或減少節點,系統有很高的擴展性,同時提高了容錯性。

  • 高性能:可以並行處理任務來提高系統的性能,每個節點可以同時處理不同的任務。

分散式系統的缺點包括:

  • 複雜性:分散式系統的設計和實現相對複雜,需要考慮節點之間的通訊、一致性、數據同步等問題,增加了系統的開發和維護成本。

  • 安全性:分散式系統的安全性是一個重要的問題,節點之間的通訊和數據傳輸需要進行加密和身份驗證,以防止數據洩露和攻擊。

  • 難於調試:由於分散式系統的複雜性,當系統出現問題時,調試和排查故障可能會更加困難。

(3)中心化結構的優缺點

中心化結構的優點:

  • 控制簡單:有明確的控制和決策者,能夠更好地組織和協調工作。

  • 高效率:可以實現資源的高效集中和管理,提高資源利用效率。

中心化結構的缺點包括:

  • 單點故障:中心節點的故障可能導致整個系統的癱瘓,因此系統的可靠性較低。

  • 隱私風險:中心節點可以訪問和控制所有數據,可能引發隱私風險。

  • 權力集中:中心化結構可能導致權力集中的問題,使得中心節點具有較大的控制權和決策權。

2.2. 去中心化的體現

在介紹去中心化的體現的時候,我們需要經常與中心化做對比。同時我們還將中心化與去中心化得對比分解到幾個層次。

註:這個地方最好有對哲學的知識體系分類有深厚理解的人來梳理,這樣進行專業的知識分層會更準確。我在這裡主要使用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兩個層次來描述。

圖源:付少慶

從上面的表格中,我們可以看到去中心化可以體現在多個層面。我們進入資訊時代多年,對中心化與去中心化的理解,產生了很多的案例,經常會對比與局部概念。如 Web1、Web2、Web3 中的描述,Read,Write,Owner。

在自然科學層面分解,一方面是軟體層面的中心化與去中心化。如,資訊(數據)發布的中心化與去中心化;資訊(數據)管理的中心化與去中心化;帳號(身份)的中心化與去中心化;軟體架構的中心化與去中心化;……;

另一方面是硬體設備的中心化與去中心化。如, 2022 年,AWS 和 Cloudflare 當機事件,這裡面包含了網路和伺服器的中心化問題。硬體設備的中心化與去中心化問題開始沒有關注,發生了雲端服務商的當機事件後,很多人開始認識到如果硬體設備是中心化的,那麼即使構架在上層的軟體即使是去中心化的,一旦有人可以控制這些中心化的硬體設備,實際上構架在這些硬體設備上的系統也不能算是完全的去中心化。

發生在 2022 年 6 月 21 日的國外雲端服務商 AWS 和 Cloudflare 的故障造成大量 Web3 項目的中斷,有人戲稱這些中心化的數據中心一停機,Web3 就變成 Web 0.3 了。這也顯示出了硬體設備去中心化的重要性,目前雲端的基礎設施基本都是中心化的

圖源:付少慶

在社會科學層面,隨著區塊鏈技術的發展,DApp 越來越豐富,體現的越來越多。例如 DAO 的組織形式和對於決策的各種確認機制,已經是社會學意義上的中心化與去中心化的案例。中本聰消失的意義,也在這個層面上,這種消失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去中心化,目前還沒有看到其它區塊鏈系統能夠做到這點。到了這個階段,區塊鏈技術越來越深入的對現實世界產生影響。這涉及到了更多經濟學與社會學方面的知識,需要區塊鏈技術持續發展才能更多的體現出來,也需要社會學產業的專家做出更多的分析與總結。

洪蜀寧老師說過:「區塊鏈技術改變不了世界,能改變世界的是基於區塊鏈技術而實現的去中心化趨勢。去中心化改變了延續幾千年的經濟和政治機制,對人類的影響是極為深遠的,可以與之相提並論的是十七世紀的啟蒙運動。」這個理解角度就是經濟學與社會學層面的理解了。

前段時間,著名企業家張瑞敏做客與輝同行,說了一個知識點,在易經八卦中,最高境界是群龍無首。與潛龍勿用、見龍在田、飛龍在天、亢龍有悔相比,群龍無首是不是哲學層面對去中心化的解讀呢?

對於去中心化,還可以參考以太坊創辦人 Vitalik Buterin 於 2017 年 2 月發表的文章《The meaning of decentralization》,文中詳細闡述了去中心化的含義。Vitalik Buterin 認為應該從三個角度來區分電腦軟體的中心化和去中心化,這三個角度分別是架構、治理和邏輯。架構中心化是指系統容忍多少節點的崩潰並可以繼續運行;治理中心化是指需要多少個人或組織能最終控制這個系統;邏輯中心化是指系統呈現的接口和數據是否像是一個單一的整體。架構和邏輯是不是自然科學層面的中心化與去中心化分析?治理是不是社會學層面的分析?

2.3. 經濟學中的效率與公平

為了更好的理解社會學層面的中心化與去中心化,我們可以從一些相關事物與服務對象來理解。如,經濟學中的效率與公平問題,這與區塊鏈中經濟模型的激勵機制與治理機制的作用很相似。如果單純追求效率,完全中心化或像 DPoS 那些的很中心化是更好的選擇,為了保持其它特性,去中心化是更好的選擇。

為了更好的理解經濟模型的激勵機制與治理機制的結合作用,我們先瞭解在現實社會中,經濟效益的最大化和社會效益的最大化兩個目標。這兩者之間的平衡,通常是採用首次分配與再分配的制度結合來完成的。

分配制度要體現的一個重要原則,就是要兼顧效率和公平,既要反對平均主義,又要防止收入差別懸殊。國民收入分配分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兩個過程。按效率標準進行的國民收入初次分配可能會導致貧富差距過大,而政府可以通過著眼於實現社會整體利益和長遠利益的國民收入再分配把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範圍之內,維護社會公平。

在區塊鏈的世界中也存在同樣的問題,如果我們單純依賴經濟模型的激勵機制,如同市場機制完成的職能一樣,可能更容易解決經濟效益最大化的問題。但單純的激勵機制存在缺陷。例如在比特幣的挖礦中,單個礦池的算力過大,就會發生 51% 攻擊的問題,如果不加以干涉,就會破壞比特幣網路的正常運行。此外如以太坊的 DAO 事件,因為系統存在漏洞,導致 300 多萬以太幣資產被轉出 the DAO 資產池。如果不在社群發出通告,並通過相關治理措施,這些問題不能夠很好的解決。

通過經濟模型的激勵機制與相關的治理機制,來保證區塊鏈項目的各個參與方和區塊鏈生態的整理利益。經濟模型的激勵機制保證效率的最大化,社群治理,包括鏈上的治理和鏈下治理更多的在解決社會效益最大化的問題。在效率和公平之間做出權衡和取捨。

3. 從比特幣的二層建設與Web3.0 的應用架構看去中心化

3.1. 比特幣的二層建設與去中心化

在這裡需要引用《一文梳理比特幣二層(Layer2)建設的基礎知識體系》中的表格。在這個表格中可以看到三種不同結構的比特幣二層建設,是對去中心化做了各種取捨。

圖源:付少慶

基於鏈的二層建設,是放棄了比特幣一定程度的去中心化,從而達到其它性能指標的提高。基於分散式系統是通過增加實現複雜度,在二層保證比特幣的去中心化同時,完成性能與功能的擴展。中心化系統是不改變比特幣上資產的去中心化,只使用二層的統計或輔助功能,完成比特幣一層的輔助管理。

3.2. Web3 的應用架構與去中心化

在這裡需要引用《從狀態機的角度觀察比特幣二層,可以看到未來 Web3 應用的架構和建設路徑》中的 Web3 應用架構圖。

圖源:付少慶

我們會看到未來的 Web3 應用是建立在區塊鏈系統(去中心化)、分散式系統、中心化系統之上的一個複雜架構。其中區塊鏈系統與其二層擴展完成價值的傳遞與處理,分散式系統和中心化系統完成資訊的傳遞與處理。如果沒有去中心化的區塊鏈系統,我們還只能停留在 Web2 時代。有了區塊鏈系統,我們可以構建出更多更豐富的應用。只是目前區塊鏈的發展還不夠成熟,這種情況還不夠明顯。Web3 的應用,尤其是有了去中心化的區塊鏈系統,將極大的改變我們目前的科技與社會狀態。Web3 時代將是一個輝煌的時代,會超越我們目前的想像力。

  •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MarsBit》

  • 原文作者:付少慶, SatoshiLab, 萬物島 BTC 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