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新型儲備資產」,已成重要戰略課題
比特幣自 2009 年誕生以來,經歷多次質疑、炒作與爭議,卻依舊屹立不搖,如今更在全球政經舞台上掀起新一輪浪潮。對全球央行而言,面對通膨壓力與資產價值縮水的隱憂,是否將發行準備多元化、考慮比特幣成為「新型儲備資產」,已成為重要戰略課題。
台灣前行政院長、新世代金融基金會董事長陳沖,近日以《新世代金融遊戲:陣腳已穩》為題,發佈了一篇比特幣的相關文章。
文章一開頭就直接點出了核心問題,「如果閣下是某國央行總裁,看到短期內下列 3 則新聞,你會認為是陰謀論?還只是一場鬧劇?是按兵不動?還是直接投身做比特幣布局?」
總統當選人川普,倡議要建立比特幣儲備,而美國因沒收等原因由國家持有的比特幣已有約 20 萬枚,參議員 Lummis 又提案立法,要求 5 年內買入 100 萬枚。
俄羅斯總統普丁於韓國戒嚴之際,不談東亞局勢,卻突然發表言論,支持以比特幣取代美元,作為全球儲備貨幣,穩定經濟秩序。
美國大選後半月,比特幣已上漲 45%,本月更突破 10 萬美元大關(12 月 10 日又暴跌至 9.5 萬)。
這一連串動作,早已引起市場與投資人的猜測與討論,各國央行也無法再忽視比特幣的存在及其影響力。
比特幣成年輕世代金融遊戲
近期比特幣價格一路狂飆,本月初突破 10 萬美元大關,10 年來全球比特幣人口由百萬上下竄升至 5.6 億。陳沖認為,箇中原因與貨幣寬鬆政策、全球通膨不無關係,更無法被忽視。
文章指出,由於比特幣價格波動大,不能作為支付工具,也不是貨幣,充其量只是一種商品(Commodity),但可以作為投資工具。因此只要有人前仆後繼,比特幣就會一直存在。
在現今這個傳統金融遊戲已經飽和的市場中,年輕人不熟悉也不偏好傳統金融,自然會更偏向具有主場優勢的新興金融資產上。
面對這樣的趨勢,陳沖認為政府更應該注意年輕世代階級翻身的意識覺醒,避免新種階級鬥爭的萌生。
不過,政府單位始終未能正視比特幣的社會影響,就連虛擬資產平台及交易業務事業(VASP)的定位都無法擺平。
陳沖指出,台灣央行過去 6 年對黃金是胃口缺缺,對比特幣大概也不屑一顧,但如對全球通膨無感,焦點仍著眼在傳統準備科目,那資產就有縮水之虞。
央行是否該「投身布局比特幣」?
這些年來,全球央行對黃金與比特幣的態度截然不同。傳統央行資產配置中,黃金曾是穩定準備資產的代表,而比特幣則被視為缺乏內在價值(Intrinsic Value)的商品。然而,這種看法正在逐漸動搖。
美國聯準會主席鮑爾於上個月罕見公開表示,比特幣可被視為「數位黃金」,並非美元的競爭對手,而美國財政部隨後也發表類似觀點,將比特幣定位為去中心化世界的儲值工具。
數據更顯示,全球比特幣持有者中,超過三分之一是 24 至 35 歲的年輕人。這新一代金融玩家偏好的數位金融規則,已逐漸穩定成形。
全球通膨問題持續延燒,各國央行過去數 10 年來依賴的外匯儲備及黃金,面臨資產價值縮水的風險。尤其在 2008 年金融危機後,量化寬鬆政策使貨幣供給快速擴張,進一步推高通膨壓力。如果各國央行持續以傳統思維配置資產,可能面臨實質購買力的進一步流失。
隨著美國聯準會及財政部的態度逐漸轉向開放,央行是否應該將「投身布局比特幣」已成為重要的政策辯題。
「看看近日各國尤其是美國大哥對比特幣的態度,想想十年來的 QE 與通膨趨勢,如果你是央行,會採取啥策略或行動,是否將發行準備多元化?to buy or not to buy,that’s the question!」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者應考慮本文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Web3+》
原文作者:邵元婷
原文標題:《美俄高調布局比特幣,央行該跟進嗎?陳沖:新世代金融遊戲陣腳已穩》
『美俄高調佈局比特幣!台灣該跟進嗎?陳沖:央行大概不屑一顧』這篇文章最早發佈於『加密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