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维沙 2024年11月20日

为什么Web3没有ChatGPT这样的杀手级应用

Web3的提出比ChatGPT早,Web3有许多不同的定义,每个人心目中有他的Web3。有人说它是下一代互联网,有人说它是NFT和元宇宙等未来应用的基础设施。看法很超前却没有见到像ChatGPT 那样能一下子引爆市场的项目。

原因在于:

首先ChatGPT是人类在神经网络大模型上多年持续探索的结果。就如密码朋克社区在加密货币的多年探索,最终由中本聪将成果变成比特币。比特币的完善程度不是ChatGPT等人工智能大模型可比的。

其二Web3提出后没有标杆产品。比特币和ChatGPT推出后,有一大堆仿盘推出参与竞争。

其三从Web1到Web2都是应用领航在前,概念总结在后,一个概念再好,没有应用跟上也只是一阵风。很少有像Web3这样,概念持续热了很久,还没有像比特币一样的杀手应用出现。Opensea是吗?显然没有站住。

上述现象的原因在于,Web3是对中本聪思想和加密货币的实践的不断概括和提炼,而中本聪思想跨度太大,业内没有人达到这一思想跨度,导致大家都在盲人摸象。

Web3的提炼过程

最先做出提炼的是站在第一线的科学家,以太坊的联合创始人加文伍德(Kavin Wood)。终究他只是技术人员,只能对中本聪思想做粗浅的提炼。它将中本聪思想提炼成零信任系统和去中心化,优点是技术人员容易听得进去,听得顺耳。缺点毫无想象力与前瞻性。伍德所描述的Web2向Web3的迁移没有发生,他所设想的Web 3.0 “一个安全的社交操作系统”也没有实现。实践证明,木头(伍德)指的道路是一条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失败的道路。

从2018年开始到2021年,企业家和风投专家克里斯迪克森(Chris Dixon)又对Web3进行了新的概括,他绝口不提区块链,甚至尽量回避去中心化,认为过度中心化的Web2不好,但像Web1这样的中心化程度是允许的。他提出要判断数据的拥有权在谁那里,在用户手中就是对的。他回避了加文伍德所有的技术判断,在这种判断下,像Opensea等从事中心化交易的NFT交易所,也算是Web3概念下的项目。这一下拓宽了已经走死的一盘棋。

迪克森的核心思想体现在“Web3为什么重要”等几篇文章中,内容包括把 Web3描述为建设者和用户共同拥有互联网, 数字资产是连接建设者和用户的纽带等。应该说迪克森是对中本聪从技术和思想层面做出了比加文伍德更高层次的概括,但在技术控的眼里却贬低了区块链,引起了很大争议,比如原推特CEO杰克多西等就反对。

在迪克森的基础上,研究机构马萨里(Messari)的研究员江下( Eshita)把从 Web 1 到 Web 2再到Web 3的演变描述为:

Web 1 为“可读”(read);

Web 2为 “可读 + 可写”( read + write);

Web3 则是 “可读 + 可写 + 可拥有”(read + write + own)。

细究下来Web1也可读写,Web2也有拥有,只是程度不同罢了。但是这个定义直观简单,成为主流的看法。这个定义就如区块链一样,只是比特币的一个特性,并不是完整准确的中本聪思想。

对于Web3定义的详细讨论可以参考在无链网站上《从比特币看当前Web3定义缺了什么?》一文。

Web3的定义要考虑对Web1和Web2的继承性

对Web3的定义,克里斯迪克逊认为自己的数据自己拥有,是准确的。问题出在江下对Web1和Web2的概括上。

什么是Web1的特点?是指PC互联网,是以点击和搜索为操作特点的。

什么是Web2的特点?是指移动互联网,为了小屏看大屏的内容,选用了推送的方式为产品特点,以后Web1的产品多少融入了Web2的推送,而停留在Web1的天涯论坛等都死了。推送是Web2的特点。而Web2包括了Web1的点击和搜索的特点。也就是点击加推送具有继承性。

由此,Web3要继承Web1和Web2的特点再加上自己的特点才对。

所以,从继承的角度Web3的定义应该是:点击、推送+拥有。

当前的Web3产品有点击搜索,普遍没有推送,这是Web3产品不能竞争过Web2的根本原因。Web3加入人工智能推送才有可能超越Web2。否则Web3会让时代越抛越远。

这是一个简单化的新定义,容易理解,也是一个新思路,可以看出符合上述特点的Web3产品可能会在下一代Web3产品中跑出来,特别是平台类产品需要这种思路。无链平台就是依据此定义设计的平台。在无链网站有无链平台的下载链接和无链白皮书。产品代币正在空投。

这个定义只涉及了个人数据主权问题。并不是中本聪的互联网思维的全部。中本聪的互联网是互联网的2.0,我会在下一篇互联网1.0和2.0的区别里面说明。

 

原文链接

 

#btc @DW20 @zhuweisha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