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整理了去年至今的 35 個融資超 500 萬美元的「出局」專案,其中不乏曾被知名資本熱捧或背靠巨頭的項目,主要涉及 NFT、DeFi 和遊戲等賽道。 (前情提要:8月底前請儘速出金》Starknet衍生品交易所ZKX宣布終止營運、幣價閃崩50%) (背景補充:首家社交化永續合約DEX》ZKX完成760萬美元融資,正式發行治理代幣$ZKX ) 7 月 30 日,Starknet 生態衍生品 DEX ZKX 聲稱因收支嚴重不平衡將停止運營後,遭到社群質疑和聲討,要知道該協議在一個多月前還官宣獲得 760 萬美元的戰略融資。 實際上,受資金面收緊、流動性風險和行業不景氣等多重考驗,加密專案的生存指數直線飆升,即便是曾被資本看好押注。據 CoinGecko 今年年初報告顯示,自 2024 年以來,已有 14,039 種加密貨幣「死亡」,比例超過 50%,且大部分專案出現在 2020 年至 2021 年的牛市期間。僅在上個牛市期間,在 1.1 萬個加密專案中有約 70% 已停止運營。 本文 PANews 整理了去年至今的 35 個融資超 500 萬美元的「出局」專案,其中不乏曾被知名資本熱捧或者背靠巨頭的專案,主要涉及 NFT、DeFi 和遊戲等賽道。且在這些關停專案中,有日薄西山的老將,也有猝然倒下的新秀,大部分因因財務問題、市場不景氣、監管壓力和產品採用率低等問題走向末路。 關停項目累積融資超11億美元,DeFi、NFT和遊戲上演生存難 儘管加密市場已走向資本「控場」的階段,但單靠融資並不代表可順利穿越泡沫週期。根據 PANews 不完全統計,自 2023 年至今,加密市場有 35 個融資超過 500 萬美元的項目已經關停,這些項目的累計融資金額近 11.7 億美元,平均金額約為 0.34 億美元。其中,獲得融資最高的三個項目分別是 Voice、Prime Trust 和 LINE NFT,它們共獲得超 6 億美元融資。 「風口一時爽,複盤火葬場」,儘管穿越行業風險的成功案例不在少數,但投資市場是如此具有殘酷性。從這些倒閉計畫的所屬賽道來看,DeFi、NFT 和遊戲領域中首當其中,是資本押注的主力敘事。這三大領域的失敗項目數量佔比分別達 22.8%、11.4% 及 8.5%,且獲投金額分別約為 1.7 億美元、5.3 億美元以及 0.35 億美元,佔整體關停項目融資總額的約 62.8 %。 而這些高金額融資背後,不乏不少明星級 VC,如 Coinbase Ventures、Paradigm、Binance Labs、紅杉中國、Circle Ventures、Galaxy Digital、a16z、Polychain,以及已破產的 Alameda Research 和 Three Arrows Capital 等,其中 Coinbase Ventures、Alameda Research、Three Arrows Capital 和 Polychain 更是「踩雷」高發者,都參與了至少 3 個以上的失敗項目,當然這也與它們的高頻投資活動有著重要關係。 另外,從成立時間軸來看,2020 年至 2021 期間上線的專案失敗率最高,約佔統計總體的 61.7%,共獲超 4.3 億美元融資。其中,有 16 個失敗項目皆來自 2021 年,主要以 DeFi 和 NFT 項目為主。 加密倒閉潮下,這些因素成主要導火線 在快速變化的加密市場環境中,這些加密專案的失敗案例無疑為行業敲響警鐘。從整體來看,絕大部分專案均因市場遇冷、財務困境、監管趨嚴和產品滲透率不足有關。 行業的景氣程度是影響專案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因素,特別是「寒冬」大環境之下,成功「求生」成為各大專案的難題。根據 PANews 統計資料顯示,至少有 5 個專案均因市場行情問題不得不停止運營。 以 NFT 市場為例,眾所周知,熱潮退去後的 NFT 市場持續呈現下跌趨勢,市場需求愈發低迷。根據資料追蹤平臺 CryptoSlam 近期報告顯示,當前 NFT 市場的月銷售額已降至 3.93 億美元,出現了自 2023 年 11 月以來最低月銷售額。在這種交易大幅萎縮之下,NFT 市場不可避免出現停運潮,即便其中不少有著強大後臺背景和鉅額融資。 比如,日本通訊巨頭 LINE 旗下 NFT 市場 LINE NFT 在獲得約 1.5 億美元的高額融資的情況下,在僅執行兩年時間後仍終止服務;背靠 Bithumb 旗下元宇宙公司 Bithumb Meta 的 NAEMO Market 也因自成立以來的持續虧損狀態停止運營,這也導致其投資方包括 LG 子公司 LG CNS、CJ 子公司 CJ OliveNetworks 和 SK 集團投資公司 SK Square 關聯公司 Dreamus 等多個韓國大型企業約 730 萬美元的投資化為烏有;曾獲 5500 萬美元融資的 NFT 品牌體驗平臺 Recur 也因 NFT 市場不可預見的挑戰和商業格局的變化在執行兩年多後關閉。 同時,儘管融資可在一定程度緩解專案生存發展的「堵點」,但缺乏良性且可跑通的生存模式很難獲得持續生存空間。在 PANews 統計資料中,至少有 7 個以上的專案的關閉原因均來自預期收益無法覆蓋支出成本甚至超過融資資金。 比如,ZKX 在兩輪融資中共計獲得了高達 1210 萬美元,但仍因無法找到經濟上可行路徑選擇停止運營,據其創辦人透露,ZKX 停止運營的決定基於幾個關鍵因素,包括使用者參與度極低、TGE 未達預期等,該平臺收入幾乎無法支付工資和其他基本運營成本,且當前代幣價值也無法持續支援協議。當然,這種現狀與當前 VC 幣被散戶「抵制」有關,事實上天量待解鎖的拋壓使得 VC 幣在本輪牛市中日漸失去「民心」,這種投資背景反而成為一道束縛加密專案發展的「無形枷鎖」。 同樣的問題也出現在流動性質押平臺 ClayStack 身上,在經過 3 年以上的持續運營和 6 次以上的產品審計,以及高達 520 萬美元的種子...